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张学勇移民公司
温尼泊华人网 首页 综合 查看内容

拥枪还是控枪?透彻聊聊以下三个常识问题

2022-6-23 06:14| 发布者: happylife| 查看: 792|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美国枪支文化讨论中的三个常识问题图:共享图库Pixabay出门旅行,过了几周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生活...
拥枪还是控枪?透彻聊聊以下三个常识问题

美国枪支文化讨论中的三个常识问题

图:共享图库Pixabay

出门旅行,过了几周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生活。一回到人间,发现又发生了大规模枪击案。这一次是在德克萨斯一所小学,有21人死亡,其中19人是小学生。

这些年里,对这样的新闻都麻木了。但我又知道不能麻木,因为这是一件跟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大事。近几年参加市中心的节日庆典,或在车水马龙的商业区跟朋友吃饭时,我有时会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但愿这里不会成为下一个大规模枪击案现场。这种想法以前从来没有,这几年却不时出现。

所以还是要尽己所能来帮助控制美国泛滥的枪支,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不必生活在恐惧之中。这篇文章谈的三个问题都是常识问题,很多人都谈过,但我总觉得谈得不够诚恳透彻:

枪是否让我们更安全?

大规模枪击案是枪的错还是人的错?

枪支问题有解吗?

美国是民主国家。权钱政治之外,普通民众的选票有时也可以决定社会走向。我知道拥枪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周围也有坚决反对以任何形式控枪的油盐不进的狂热分子。但如果有一、两个人因为我的文章更愿意支持控枪,我就达到了目的。

1. 枪是否让我们更安全?

在两个条件下,有枪确实更安全。条件之一:外界环境不会因为我个人拥枪而发生变化;条件之二:拥枪者不会死于自己造成的枪支意外。让我们暂时搁置第二条,因为即使拥枪者死于自己造成的枪支意外的可能性比较高,持枪是个人选择,愿赌服输。而且这种意外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我们这里只看第一个条件是否成立。答案很明显:不成立。如果社会对持枪控制不严,获得枪支非常容易,那么就绝不会只是你一个人买枪。社会上其他人也会买枪。

这时你是更安全还是更不安全呢?博弈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囚徒困境(见文末方框),说明以最优化个人效用为目标做出的决定,不一定导致社会效用的最优化,甚至也不一定导致个人效用的最优化。

美国人民在持枪问题上就面临这个困境。从个人安全的角度考虑,拥枪是合理的选择。但如果每一个人都按这个逻辑选择拥枪,导致全社会人人拥枪,结果将是灾难性的,美国社会已经提供了一个预览。

有人可能坚称人人持枪的社会更安全。对这样的人我不指望说服他。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常识问题。想象一下在公司里,如果每一个人都带枪上班是怎样一种情景,是会遏制其他人杀你,让你更安全,还是会导致一言不合就拔枪相射,让你的家人每天早上都做好跟你永别的准备。

美国的警察为什么经常防御过度误杀手无寸铁的人?也是因为社会上持枪的人太多,不知道对方是否会拔出一把枪来对自己射击。

现在美国的问题是已经有很多枪存在于民间。越是乱象丛生,越需要枪支防身。这一点我理解。但我绝不想看到美国的拥枪率越来越高,造成每个逛街的主妇包里都是一把小手枪,每个学校的教师都荷枪实弹的奇观。枪支泛滥问题还是要缓解,而不是继续升级。

2. 大规模枪击案是枪的错还是人的错?

每次发生大规模枪击案,就有人大谈精神健康问题,又有人说“枪不杀人,人杀人”,又有人说政府无能,导致治下的城市罪犯猖狂。

这都是对解决大规模枪击案没有诚意,顾左右而言他。世界上从来都有精神健康问题,都有罪犯,都有无能的政府,都有怯懦的警察。这些问题自然要解决。但解决这些问题跟解决枪支泛滥问题是两码事,而且二者并不矛盾。

那个手握枪支、扣动扳机、向无辜大众射击的人确实邪恶,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当然好。但稍微一想就知道,事实也一次又一次证明,这样的人是防不胜防的。即使一个没有任何犯罪记录、精神没有问题、各方面看起来都正常的人,也可能突然变成杀人魔王。

卡车、菜刀、高压锅等也可以被用作杀人工具。但首先它们有杀戮之外的其他用途,其次用它们杀人远不如用枪容易,要花费杀手力气和巧思,不像扣动扳机不费吹灰之力,因此在杀人上远远没有枪支――尤其是那些可以连打几百发子弹的自动或半自动武器――的效率。

还有一些反控枪者总是举某些大都市比如芝加哥治安糟糕经常发生枪击案的例子,声称是人民的贫困和政府的无能导致枪杀案。我说一句可能听起来很冷血的话:我最担心的还真不是这些地方的枪击案,因为这些地方我可以避免,也可以叫我的孩子避免。我最担心的是在一个看起来很安全的地方,比如校园、电影院、音乐会、教堂,突然之间,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枪手瞬间夺走十几条、几十条生命。

不要跟我说这些枪击案的发生跟政府的执法能力、当地的治安有一毛钱的关系。这些枪击案的发生,就是因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很容易地获得了一样可以杀死很多人的武器。

3. 枪支问题有解吗?

有些人并不认为枪支会让我们更安全,也不坚称“枪不杀人,人杀人”,但他们对控枪很悲观,认为这个问题无解。美国已经有大量枪支流落民间,控枪能减少一部分枪支,但跟已经存在的枪支相比是九牛一毛,不会马上看到效果。而且各州有自己的法律,一个对枪支控制严格的州的居民完全可以跑到邻州买枪,再回到本州大开杀戒。

确实这个问题很难。但难的问题很多,以前奴隶制的问题棘手吧?最后不也解决了吗?我不算一个很乐观的人,但我反对两手一摊、束手无策,原因还是前面说的,这个问题生死攸关,我不想让自己或家人死在一个莫名其妙的人的枪口下。所以我想做些事情,采取一些行动,用耐心、时间、毅力,让事情一点一点改变。

美国在控枪上其实一直雷声大雨点小。并不是说我们已经进行了很多尝试,都没看到效果,而是到现在为止做得很少。可做的事情多了。18岁才能投票,21岁才能喝酒,拥枪年龄为什么不可以更高?开车要保险,为什么不可以要求拥枪者买昂贵的保险?美国的意外伤害诉讼很普遍,为什么枪支制造商不可以因为大规模枪杀案造成的生命损失被诉?我们做得这么少,谈何见不到效果?哪里就到了说这个问题无解的时候?

还有一个怪论就是很多枪击案凶手是非法持枪者,可见控枪只能管住守法的人,管不住不守法的人。这大概是控枪讨论中最常听到也最愚蠢的一句话了。所有法律都只能管住守法者,管不住违法者,这是“法律”、“守法”、“违法”的定义,明白吗?比如各地都有禁止酒后驾车的法律,但各地都不乏酒后驾车者。谋杀不为法律所允许,但谋杀事件还是时有发生。你能说不许酒后驾车的法律或不许杀人的法律没用吗?

制定一条法律,并不是奢望从今往后再无违法行为。最有效的法律,也只能部分遏止潜在违法者,并在有人违法时以此为依据将他们绳之以法。没有人天真地以为制定了一条控枪法,从此世界上再不会有非法拥枪以及枪支杀人事件。

制定法律当然要考虑可行性,以使其最有效地得到执行,但有人会违反这条法律,执法部门无法将违法者一网打尽,并不是不制定这条法律的理由。一条控制枪支的法律如果能让部分人放弃拥有非法枪械的想法,让拥有非法枪械的人一被发现就得到法律的制裁,能化解一次大规模枪杀案,这条法律就达到了目的。

* * *

美国民众在一次又一次大规模枪杀案后,尤其是发生在学校的枪杀案后,都非常悲愤。每一次我都希望民意能达到一个临界点,促使政府采取一些行动,但每次都是失望。我们总说美国是民主国家,但美国的制度并不完全是民主的,这一点在它的参议院制度上尤其明显。人口很少的州和人口很多的州都拥有两名参议员,导致少数人的意志不成比例地影响了社会。

让人欣慰的是,参议院即将通过一个两党议员支持的枪支安全法案。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历史上曾经有过很多撕裂社会的棘手话题,比如蓄奴是否合法、女性可否投票、同性恋是不是可以结婚等。这些话题的双方都有很多支持者,每一方都毫不怀疑自己是真理的代表,正义的化身,对这些问题的辩论都持续经年,谁都不能将对方说服。但在几十年、几百年后的今天,谁对谁错却一清二楚,现代人很难想象先辈们曾经为这种一目了然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我希望枪支文化也如此。若干年后的某一天,回顾历史,我们的后代也会觉得今天这种野蛮的枪支文化匪夷所思,也会对当时有那么多人如此决绝地捍卫这种文化无法理解。当社会上有足够多的人看到了美国人民为拥枪权付出的沉重代价,当更多人意识到自己愿意生活在一个更安全的、没有大规模枪杀案的社会,明白了子弹不长眼睛,不管你是支持它还是反对它,它都不会乖乖从你身边绕过去,我们就有希望看到今天的枪支文化被美国人民抛弃的一刻。

囚徒困境:一个犯罪团伙的两名成员被捕入狱。每个囚犯都被单独监禁,与他人无法沟通。检察官缺乏足够的证据来对两人定罪,但有足够的证据以较低的罪名定罪。检察官于是向每个犯人提供一个交易。如果囚犯与检察官合作出卖对方,可以获得减刑,但也可以冒着被对方出卖的风险保持沉默。可能的结果有下面四种:

如果A和B都背叛了对方,他们都会在监狱服刑两年。

如果A背叛了B但B保持沉默,A会被无罪释放而B会服刑三年。

如果A保持沉默但B背叛了A,A会服刑三年而B会无罪释放。

如果A和B都保持沉默,他们都只用服刑一年(以较低的罪名)。

对A来说,如果出卖B,他或许服刑两年,或许无罪释放(结果1和结果2);如果不出卖B,他或许服刑三年,或许服刑一年(结果3和结果4)。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A必然会选择出卖B。对B来说也是如此,他也会选择出卖A。

但相互出卖的结果,是两人都服刑两年。如果两个囚犯都保持沉默,则只会被判刑一年。最大化自己利益的自私决定反而导致了更坏的结果。这说明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或者说在一个群体中,个人做出理性选择却导致了集体的非理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3-28 11:22 , Processed in 0.022678 second(s), 1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