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8180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转贴]心路历程温哥华

[复制链接]
8180 20
fxyflttw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岁那年,我和父母从北京移民到了温哥华,那个被称为清水芙蓉的地方。转眼,三年的时间从指尖从容掠过,留给我的,确是这一生最珍贵的经历。虽然,很遗憾的,我没有优雅的令人尖叫的文采,但我还是选择把这段经历写下来。看过很多小留学生写的文章,也看过很多移民朋友们的佳作。而我,希望从我特殊的视角,以一个小移民留学生的身份,来记录真实的过往。请大家支持。<br /><br />(一)<br /><br />   一直,我都认为自己是个幸运的女孩。在北京的十八年虽说不上呼风唤雨,却也还衣食无愁。我有着幸福的家庭,富足的条件,开明的父母;在学业上我也总是拿到最好的那一份,幸运的“一塌糊涂”。我过着安逸的生活,而且从不崇尚个人奋斗。对于未来我竟然没有去憧憬的热情,一切似乎在父母的“带领”下,老天的恩赐下,会理所应当永不停息的在光明大道上行进。对于困难,痛苦和挣扎这些词汇,我只是在书本上接触过。那时的我,只擅长为赋新词强说愁。我一直以为这就是我的人生了,像一条平静而毫无波澜的河,上面漂浮着幸运之神撒下的花瓣。后来,在我上高一的时候爸爸决定开始办理全家移民加拿大的手续,而我怎么样也没有想到,这一步却改变了我理想中被计划好的一生。<br /><br />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fxyflttw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br /><br />   办理移民的过程我没有参与,只记得父母那时频繁的去移民公司送各样的材料和档案。随着一摞摞的材料被送出去,审批的日子也逐渐临近。照移民公司的话说,我们家这个case是大有把握通过的。我心里窃喜,因为这样我就可以躲过杀人脑细胞的高考了。我自认为有些小聪明且考试能力出奇的好,但却只在关键时刻努力。所以对于高考这样的折磨,我当然还是能躲就躲。拿到了高中毕业证书后加拿大的移民签证也下来了,于是我们把启程的日期订在了北京时间6月28日,2001年。我原以为自己只是飞到另一个城市去继续过好日子,那里的生活只有更好。爸爸也踌躇满志的计划着新的生活,对于即将面临的挑战,他和我一样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临行前我们一家三口经常讨论的是去温哥华以后买什么样的好车和大房,我还信誓旦旦的说凭我的这点聪明考上那里最好的大学简直就是易如反掌。也许正因为那时过高的期望,才造成了后来巨大的心理落差。记得有个哲学家说过,所有的不快乐都源于现实与期待间的落差,这句话现在看来真的不假。<br /><br />(三)<br /><br />   知道我要移民温哥华的朋友都以一种好似诀别的态度来和我告别。在他们看来,移民与留学是本质上的不同。周围告别的声音此起彼伏,说的最多的还是“以后多回来看看”。其实,那时我也没想过以后的路究竟会是怎样,但心里却也认为我就会这样离开生我养我的中国了;我就会这样,成为别的国家的人了。<br /><br />   临行的前天晚上一家人聚会。爷爷,奶奶,七大姑八大姨,能到的全到了。本想开开心心的吃饭,但看着大家脸上的表情换作谁也笑不起来了。爷爷和奶奶是我最宝贝的人,从小就逃逃幼儿园的我整天窝在爷爷家里,所以童年的记忆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他们。爷爷身体不好,他一直都希望我在他的身边。可人生却总是这样,以爸爸的话说,忠孝不能两全。我想,当爷爷知道我们要移民的时候,他老人家心里也一定做好了生离死别的准备。而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向来心细敏感的孙女儿来说,是再痛不过的。我也从那个时候开始意识到付出竟是个这样尖锐的词汇。大家围成一桌吃饭就好像每个星期的家庭聚会一样,可言语之间,却是沉重。<br /><br />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出了大门,我们在餐厅门口告别。三姑先忍不住哭了起来,然后是我妈。我看向爷爷,他已经早早的坐到了车里。原来,在我心里最坚强的爷爷,曾在硝烟中冲锋陷阵并挨过枪伤的爷爷也会有想逃避的时候。就在现在这一刻,对于三年前的那一幕我竟还是无法释怀。眼泪无声的滑落。这辈子我都忘不了爷爷当时的眼神:除了不舍,还有委屈和受伤。是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我确实让他失望了。在他身体越来越不好的时候,也许在他心里我的离去已不是对未来幸福的一种奔赴,而是对他的遗弃。奶奶是个很明事理的人,她一直要我好好读书,而且总说女人一定要自己有本事。后来的日子里,奶奶的教导我也一直记于心中。告别的话往往千篇一律,但我知道我的家人有多少的话想对我说,却怕离别愁绪无法抵挡。<br /> <br />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fxyflttw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br /><br />   真正告别的时候总是会到来。早上我起了个大早,检查过行李后便呆立在那张大大的全家福前,眼泪又一次汹涌而出。我是真的舍不得我的家人,朋友和自己的家乡。送行的是姥姥家的亲属,爷爷奶奶本来要去,可我怎么也不忍再看他们难过。机场。沉重的行李,告别的人群。或许是眼泪掉的太多了让人变得麻痹,在走入海关的时候我竟然是微笑的。想到马上就要开始的新生活和我幸福的未来,我的心里憧憬漫溢。<br /><br />   始终记得的是在飞机离开地面的那个刹那,我在心里默念:再见了,我的祖国,再见了我最最亲爱的家人。或许旁人看来那时的情绪似乎悲壮的可笑,可那却真真实实的发生过。在十个小时的飞行后飞机抵达了目的地—温哥华。一下飞机,传说中温哥华机场的咖啡香扑面而来。我大大的嗅了一下后脱口而出,到家喽!到现在我都想不明白,当时的自己怎么会莫名其妙的蹦出那样一句话。<br /><br />(五)<br /><br />   看了论坛上有一个帖子在讨论移民的目的。谈及我家移民的目的,我想,多半是为了我能在父母的陪伴下平平安安的在加拿大完成学业。我从小就是家里的宠儿,全家人也都寄希望于我,所以把我自己放出来读书爸妈是怎么也不会放心的。<br /><br />   那另一小半的原因,或许是我们一家人都想换一种生活过一过。在北京的生活安逸且舒适,但似乎长时间处于一种生活状态人们总会感到厌倦。人是永不会满足的一种生命体,总觉得自己的幸福就在前方的某个未知处,可当真正到达了那个所谓的地点,却总要回过头来感慨原来幸福竟在起始的地方。所以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等我大学毕业就好了,等我工作了就舒服了,等我...就...了这样的话,可真正毕业了,工作了或结婚了,却只不过是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开始了新一轮的抱怨和对下一个阶段的期待与向往。<br /><br />   而我也曾时常问自己,到什么时候才能既不沉溺过去又不过分的依赖未来,而是踏踏实实的走好当下的每一步呢?我一直这样问着,直到终于懂得感恩的含义。<br />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fxyflttw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br /><br />   本以为下了飞机马上就可以出关了,谁知道这一出就出了5个小时。下飞机后我发现机场里有很多举着牌子的工作人员,他们作着手势并大声的喊着:Vancouver, this way, Toronto, that way.原来是移民太多了,去多伦多的还要转机,而温哥华的就直接准备办手续就好了,所以机场特别安排了这些服务免得人群乱成一团。我们拿着随身行李排起了长队。队很长,浩浩荡荡的。排队的都是中国人,长时间的飞行后大家脸上都带着疲惫。不知怎么的我竟然有种悲壮的感觉。说实在的,在那一刻我的骄傲被重重的打击了,我觉得自己就像个难民亦或在等待别人来领养的孤儿一样。 或许是我过于敏感吧。<br /><br />   过了关后,我们被工作人员领到了一个大厅办理落地手续。大厅里坐满黑压压的一片人,而且都是我们的同胞。例行公事,我们只得耐心等待了。我观望了一下四周,见有的人已经在椅子上躺了下来,还有些很小的孩子们精力充沛的跑来跑去。他们是快乐的,简单的,安稳的,而我心里却在渐渐的开始不安起来。对于陌生的环境我总是出于本能的害怕,虽然心怀憧憬,但前方是福是祸谁也不能预料。这一等就是将近2个小时,在终于轮到我们办手续时,我们被带进了一个小工作室。里面有几张桌子,而移民官则坐在后面。我们在桌前坐下,随后拿出移民纸递给移民官。移民官则带着加拿大人的招牌式笑容友好的欢迎我们来到这里。这个过程不外就是问一些基本的资料和海关报关的一些程序。几分钟的时间手续就办完了,我们也终于成了所谓的加拿大移民。到传送带上拿了行李后,我们一家三人一起走出了机场的大门。我真正的移民生活,也从那一刻开始。<br /><br /><br />(七)<br /><br />  因为是移民公司负责接机,所以一出大门我们就开始寻找写有爸爸名字的牌子。接机的是个四十来岁的叔叔,笑盈盈的面目可亲。这时忽然听爸爸惊喜的对他说,呦,怎么是你呀!咦?他们怎么认识?正纳闷时那叔叔对我们说:“我以前也是这个移民公司办过来的,平时闲的没事就到移民公司去看看。没想到看到了你爸爸的名字,我就自告奋勇来接机了,反正以前在北京到移民公司递材料的时候都认识的。我是个大闲人,看国内来朋友自然要尽地主之宜”他就是罗叔叔,一口的北京腔,听起来格外亲切。听了他的话我简直太高兴了,心里一个劲儿的想,这世上还是好人多阿!<br /> <br />   我们一边聊一边往停车场走去。罗叔叔特别热情,三下五除二的就把我们的几个大箱子搬到了车上。上了车后爸爸问他:“对了,不是应该移民公司派人来接我们的么?他们怎么没人来?”“咳,有我接你们不就行了么。”罗叔叔没有正面回答,一句话就搪塞了过去。虽然我当时觉得有些奇怪,但看着他和蔼可亲的脸自然也就没多想。接下来我们该去哪儿呢?是临时旅店吧?我暗想。罗叔叔一边开车一边说,等下咱们先去给你们租好的旅馆放行里,然后到我家吃个便饭。我家还住着两个国际留学生,也是从北京来的。对了,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叔叔问我。“一零一中学,高中毕业就过来了。”我答。“啊,太巧了,他们两个也是那个学校的,我听说你们学校可是好学校,市重点吧?名气可大呢。”我一笑,心里也不禁为自己的学校骄傲起来了。的确,一零一中学在北京市很有名气的,毗邻北大清华的她是所市重点校。刚到加国就能碰到自己的校友和这位热情的叔叔,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幸运了。<br /><br />   车开出了机场路后,映入眼帘的是平坦开阔的马路和旁边绿盈盈的树。海蓝色清澈的蓝天,再加上温和却又不失明烈活泼的阳光,一切完美的天衣无缝。相信刚到国外的人都会有视觉上的震撼。这样说并不是在盲目的崇拜他们,而是因为国外的空气相对清新,污染也少些,所以周围的事物就自然出落的样样分明,色彩也清晰纯正了。<br />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fxyflttw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八)<br /><br />   一路上我像个偶然坠入人间的外星人一样,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虽然以前也去过英国和新马泰之类的,但当我踏上加拿大这片土地时心里升起那一丝情愫却与以往不同。  毕竟,这里就要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了,无论我喜不喜欢它。<br /><br />   透过车窗,我开始了对温哥华的“初审”。明媚的阳光拂在脸上,轻盈并且温柔。车还在开着,而我早已无心关注车内的谈话。虽然刚刚是下午时分,如果在北京的话一定会是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但向窗外看去,这里的一切都那么恬静安逸。马路边是成排的小店,咖啡馆,便利店,洗衣店等等真是应有尽有。人行道上的行人穿着简洁干净的休闲服慢悠悠的行走,透着悠闲和从容。然而最吸引我的还是路边的小咖啡店。这里的咖啡店都会在店外也就是人行道旁摆出桌子椅子,人们坐在外面,拿杯咖啡,架副太阳镜,或单独或结伴,却同样的神态平和。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也一直在想,在温哥华喝咖啡,与其说喝不如说是品。品的也不止咖啡,而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这,又是后话了。<br /><br />   当我还沉浸在初来乍到的欣喜时,车已经缓缓驶进了一个幽静的小院。这是一间家庭旅馆,我们临时的居所。我们纷纷下车,搬着行李准备去前台check in。  前台接待的是一个华人女孩儿,见我们都在说普通话后她便用中文和我们聊了起来。从她的口中,我们得到了些关于移民的一手资料。她说,香港人是来的最早的,其次是台湾人,而这几年大陆移民也开始以滔滔江水汹涌不可抵挡之势来到这里。爸爸是个外向开朗的人,这时他用英文和那个女孩开始交谈。说了几句,她问,你们家是技术移民吧?爸爸哈哈一笑说,你怎么看出来的?猜对了。那女孩说,因为大陆来的技术移民语言都比较好,而投资移民就相对来说差一些了。“哦,原来这样,不过我们是投资移民,刚才我是在开玩笑!”爸爸恍然大悟道。本以为她会一笑了之,谁知她却表情严肃起来并认真的说:“这里是不能说假话的哦!”我忽然想起以前看过一些关于国外的书籍,里面屡屡提到诚实不仅是做人的本则,也是在社会立足的关键。看来以后开玩笑的时候也要诚诚实实的喽!  <br /><br /><br />(九)<br /><br />   Check in 后我们就到自己的房间去放行李。临时的家还算温馨,由一个卧室,一厅,一厨房,和一个洗手间组成。另外我欣喜的发现,这里竟然还有一个小小的阳台可以看风景。在我看来,阳台无形中给房间添了份灵气,让本如死水般封闭居室顿然活了起来。我总是喜欢这样可以与外界沟通的渠道。放了行李后罗叔叔便爽快的说:“你们也别休息了,省得晚上更睡不着了。去我家吃晚饭吧。”初来乍到就有朋友邀请吃晚饭,这自然是一桩好事。而且一想到马上就要见到我的两个校友,我的心里还真的期待呢。<br /><br />   我们一行人又浩浩荡荡的上路了,路上大家有说有笑,聊得格外投机,略长的行驶也毫不乏味。这里,先跟大家简单的说说温哥华的地理概况吧。我们平时所说的温哥华,全称应是大温哥华地区(The Greater Vancouver)。大温哥华地区由很多个市组成。其中有温哥华市(Vancouver),西温哥华市( West Vancouver),北温哥华市(North Vancouver),本拿比市(Burnaby),新西敏市(也称二埠 New Westminster),列治文市(Richmond),高贵林市(Coquitlam),素里市(Surrey)等等几个。其余的几个市属于比较外围一些的,所以在这里先暂不提及。<br /><br />   叔叔家住在北温哥华市(简称北温),距旅馆所在的温哥华市还有一段路程,而且还要过一个跨海大桥。北温和西温(西温哥华的简称)都是在桥的另一边,与其余大温地区的城市是遥遥相望的。跨海大桥有两座,一座叫狮门桥(Lions gate Bridge),另外的一座叫做第二窄桥Second Narrows Bridge (这个中文翻译不是很常见,大家一般还是习惯直接说second narrows bridge的)。我们走的是Lions gate bridge。当时我对它的印象并没有那么深刻,但因为北京没有跨海桥所以也觉得挺新鲜的。叔叔告诉我们,北温和西温是相当富的两个市,那里风景迤逦而且幽静的像世外桃源一样,人口组成则以白人居多。果然,到了北温后路上的行人少了很多,但在我看来这样的幽静却有些冷清了。<br /><br />   大温地区的街道都是很规整的,北温尤其如此。除了主要的街道,就是窄窄的小街了。住宅区主要都是由小街组成,房屋就在两旁排开。罗叔叔家的房子是幢Duplex, 也就是两个连体的别墅,当然内部是各自独立的。而我们常说的House是独立的别墅。还有一种,就是几个house连成一片的,叫town house。罗叔叔家住在左边,旁边的那家是洋人。 我们把车停在路边,这时我发现每家门前都种着五颜六色且生气十足的花草。有意思的是,每家对这一小片绿化地的设计构思完全不同,虽然各有特色但总体视觉上却能彼此协调。这也许是种文化的延伸吧,我暗自想。罗叔叔按响了门铃,在咚咚咚的脚步声中一个女孩儿打开了大门。她就是我其中的一个校友,陈容。<br /><br />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oceandeep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br />有时间写这么长文章的小孩一定是不用功学习的<br />怪不得还混不出来
心安乐处即身安乐处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团饭米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了。<br />不过楼上这么说好像也有道理,不知道要怎么说。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王逍遥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发这么多帖子?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fxyflttw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女孩学习好象不错的,后面的文章有提到,而且这讲的是他好几年前的事。她现在都学完了,当然有时间写了。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oceandeep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去看 苦乐移民路<br />再说学海无涯<br />怎么会有学完了的道理
心安乐处即身安乐处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30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0-31 23:38 , Processed in 0.028064 second(s), 2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