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69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韩春雨央视回应争议:为什么“我的成功”无法复制?

[复制链接]
169 0
  一年前的5月,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团队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首次发表关于NgAgo基因技术的论文,引发轰动。从生物学界的“一鸣惊人”到媒体和业内都热捧的“诺奖级”科学家,韩春雨与其研究成果得到了无比炽热的赞美之声。而这疯狂赞誉仅仅不到一个月就出现巨大反转,争议至今,漩涡中的韩春雨作何回应?


△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韩春雨

  韩春雨与“基因新剪刀”NgAgo技术一夜成名

  韩春雨团队在其论文中报告称,他们发明了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


△基因组编辑技术动画演示

  基因组编辑技术,当下基础科学研究的重点项目之一。作为该领域前沿科学家之一,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魏文胜称,“这是一个所谓革命性的技术。能够治疗以前想治不能治的病,比如说像遗传病,可以通过修改基因组序列进行治疗,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点像扮演上帝的角色”。同时他也表示,“正是因为国内的这种底层原创技术太少,才会产生这样格外激烈的反应”。

  目前生物学界成功实现人为介入基因组所必不可少的“剪刀”,是由美国华裔科学家张锋、美国科学家詹妮弗?杜德纳及法国科学家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为主要技术开发者的CRISPR-Cas9技术。而韩春雨论文中所述的NgAgo技术,被视为挑战前者的一把“新剪刀”,也可实现对目标基因的有效切割。



  论文发表后,生物学相关专业的实验室也竞相去重复他的实验,希望迅速掌握这把新“新剪刀”。很快,北京大学魏文胜实验室就宣称了实验重复成功。

  韩春雨因此先后获得了“石家庄市最美教师”和“河北省科技协会副主席”的头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河北省政府、河北省科技厅也前往河北科技大学,对韩春雨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考察。

  无法复制的成功?中外学者相继质疑

  但接着,“韩春雨”的名字又一次在各大媒体平台上如潮涌出。中国以及国外都有学者公开表示无法重复论文中描述的实验,这项研究成果遭到多方质疑。

  2016年5月20日,原清华大学著名结构生物学教授颜宁,在微博上首先提出论文结果可重复性的问题。


△生物学教授颜宁

  2016年5月26日,“未名空间”论坛上出现了“纯从科学角度分析韩春雨的文章”的帖子,认为韩春雨的论文从Ago理论上看行不通。

  2016年6月7日,“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韩春雨第一次作为受邀嘉宾参加了会议。他的科研报告第一次当面遭受到了同行的质疑。


△2016年12月27日,韩春雨接受央视《新闻调查》采访时回应。

  2016年7月2日,韩春雨在百度贴吧“国际米兰吧”回复质疑,之后便停止在网络上发声,并开始拒绝采访。

  2016年7月31日,来自澳大利亚、美国、西班牙等国的科学家在推特上指出,无法重复韩春雨NgAgo系统的基因编辑结果。

  2016年10月12日,最先采访并极力赞扬过韩春雨科研成果的饶毅、邵峰两位教授,公开了他们此前一个月致河北科技大学校长的信件和收到的回函,他们以“推动科学共同体认真对待中国学术生态节点性事件”为由,希望认真仔细核实韩春雨的实验结果。对于收到的回函,饶毅认为“回复比较笼统,不清楚将有什么措施”。

  2016年10月10日,曾经声称重复成功的魏文胜也推翻了自己的结论,由他组织和发起,来自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13位科学家通过两家媒体,实名发布声明,没能“重复”韩春雨的实验,呼吁第三方介入调查。

  ……

  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认为,只要论文结果无法重复就可能是学术不端,甚至造假之时,也有少数学者认为,现在下结论还太早。


△网上不少言论直指论文造假

  科研论文是否具有可重复性,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之一。面对质疑,《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在2016年11月19日宣布,“介入论文调查”。

  就在质疑声浪此起彼伏之时,河北省发改委完成了“2.24亿人民币建设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项目的批复,同时开始采购进口仪器设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上也显示,为期两年的“NgAgo基因编辑技术的完善及应用探究”项目获得了100万元的项目资金。

  回应争议 称实验无法重复或因细胞污染

  随后,中国学术期刊《蛋白质与细胞》以及发表韩春雨论文的《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分别刊载文章,均表示韩春雨论文结果无法重复。作为当事人的韩春雨称,“科学界的人,用科学的方法质疑,这是我能够接受的。我去提交调查报告”。

  当下,科学界的主要质疑问题之一是“NgAgo”是否能编辑基因组。对于大多数实验室无法重复的原因,韩春雨强调,“科学是有条件的可重复,使用的生物材料其实是很重要的”。他认为,“有可能是因为大规模的,大范围的细胞污染”。这个观点也是自“质疑”开始之后他所一直坚持的。

  但魏文胜等科学家却表示,“细胞的污染是做这个行业的一个很基本的训练,只有韩老师实验室能够做出来,这个是非常违反常理的。”在对待这个问题时,韩春雨称,“他们认为的污染都是已经鉴定出来的,但是如果是一种未知的污染呢?”



  韩春雨所说的“未知的细胞污染”问题,他认为,如果有人来询问他是可以被解决的,但并没有人专门来问过这个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大力称,“我们都尝试过了。再去问的话,我不觉得他会有更关键问题的解答”。

  魏文胜教授则认为,“作为一个方法学(方面的)文章,就是我告诉你从头到尾里面有多少步骤,你在发表之前就要重复非常多次,证明它是一个不仅仅是有效率,而且是可被反复重复的方法”。而面对这些说法,韩春雨称,“科学的问题是需要在实验室探讨和解决的,我有一些办法可以减轻污染,让编辑能够显现出来。对于NgAgo的影响来说,可能只有我知道”。

  等待真相 正研究实验无法重复论文结果的原因

  2017年1月19日,河北科技大学官网刊登了《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与诺维信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的通稿。文中称,“诺维信公司对进一步开发NgAgo基因编辑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有浓厚兴趣”。

  总部位于丹麦的诺维信公司在声明中写道,“我们已经测试了该项技术,看到了其可能有用的一些迹象,但目前仍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

  《自然?生物技术》也在之后发表声明称,期刊获得了韩春雨提供的“与NgAgo系统可重复性相关的”新数据,在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我们需要调查研究这些数据”。



  面对这起事件,众多科学家也表示,韩春雨的事情一定需要在学术范围内有一个明确的结果。也有科学家认为,如果韩春雨这件事情本身没有涉及到数据造假,从科学本身,它是需要耐心和时间的。

  同时,科学家们也更多地期待这起事件可以给中国科学界带来改变。近年来,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投入了大批资金,创建了一些无与伦比的科研设施,众多顶尖中国科研院校也在不停地闯入各种世界最佳排行榜。而大量的科研不端、造假行为却是当下不得不承认的现实。魏文胜表示,“这些行为对国内学术界的声誉是有很坏影响的。造假成本太低,并且没有处理动作,对中国整体声誉度是有巨大打击的”。

  科学的真相是需要进行时间验证,需要通过规范的科学程序进行解决的。在中国基础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建立起监管机制?如何让大家更多地关注中国的科技体制?中国的科技资源怎么样分配更合理?怎样让中国的科学在更良性的轨道上,更快更好地发展?如何通过每一起科学事件探明科学的意义?探寻相应的解决措施,是我们应该更加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重大议题。

  2017年5月9日,《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布声明,韩春雨论文的调查还在继续中。目前,韩春雨正在对导致论文结果无法重复的原因进行实验研究。

  (来源:央视新闻频道《新闻调查》)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27 00:34 , Processed in 0.027383 second(s), 2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