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04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国宝级院士高伯龙逝世 曾解开钱学森的“密码”―新闻―科学网

[复制链接]
204 0



据《解放军报》官方微博消息,国防科技大学原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伯龙同志因病于2017年12月6日中午12时逝世,享年89岁。

长期关注军工领域的小伙伴们可能知道,高伯龙院士长期从事激光陀螺研制,率先对激光陀螺的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主持并研制成功有关激光陀螺原理样机、实验室样机等。我国第一个环形激光器,正是在他的带领下造成。

激光陀螺究竟有多重要?现代战争中,以激光陀螺为核心部件的自主导航系统,能使飞机、舰船、火箭、导弹等运动载体不依赖外部导航信息,不受各类通讯系统的限制,精确制导。这项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等极少数国家掌握。而创造这一佳绩的,就是高伯龙领衔的国防科技大学激光陀螺团队。

这项高精尖的研究,最初起源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留下的两张小纸片。

上世纪60年代,在激光诞生后不久,“环形激光器”作为新型导航设备的核心,引起了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科学家的普遍关注。当时,美国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陀螺仪,引发了世界导航领域的一场革命。

钱学森以他对新技术的敏锐,建议国防科技大学开展激光陀螺研究,并将激光陀螺的大致原理写在纸片上,交给了学校一位领导。学校迅速成立由高伯龙、丁金星等13人组成的课题组,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激光陀螺研制。



在承担这项任务之前,高伯龙的兴趣一直都在理论物理研究领域,而非应用物理。放弃被自己视作学术生命的理论物理研究,转而从事应用物理研究,对高伯龙来说是最为痛苦而艰难的。尽管如此,他还是毅然决然投入到了研究之中:“真正的爱国应该是把自己的前途与国家的利益密切结合。”

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显而易见:激光陀螺研制不仅集成了光、机、电、算等众多高技术,更涉及超高精度抛光、极低损耗镀膜、装配总成等尖端工艺。以当时国内的科研条件与工艺水平,这项研究简直比登天还难。

创业之初,团队什么都没有,“就连铁架子、点焊机、高压电源这些最基本的器材都是自己做的。”更为要命的是,他们连制作激光器用什么材料也不知道。但他们没有放弃。没有实验场所,他们把废弃食堂改成实验室;没有软件,就自己动手编程;经费不足,就利用废弃的材料自己造设备、搭平台。



最终,他们成功了。第一代环形激光器实验室原理样机,某型环形激光器实验室样机,一个接一个诞生。中国第一台环形激光器工程样机,也在1994年诞生。为了这最终的工程样机,近60岁的高伯龙重新当起了学生,开始自学计算机编程知识。

高伯龙对科学研究的严肃态度和严谨学风,也通过他的言传身教,深刻影响着他的弟子。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是高伯龙衡量评价他的博士生、硕士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如今,他的诸多弟子已成为国防科技大学激光陀螺研制领域新的领军人物和重要技术骨干。

高伯龙曾说过:“外国有的、先进的,我们要跟踪,将来要有;但并不是说外国没有的我们不许有。”他用自己的一生证明,凭借我国科研人员的力量,独立自主研发先进乃至尖端科技,正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途径。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25 17:24 , Processed in 0.021603 second(s), 2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