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03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火山石资本刘凯:利用AI能颠覆原有移动医疗模式

[复制链接]
103 0


火山石资本副总裁刘凯。 受访者供图

  5月15日夜间十点半,刘凯终于结束当天的第四个会议。每天开四个会看三个项目,几乎是投资人的常态。

  刘凯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大学时曾创业做基因测序,误打误撞进入VC行业。他先后在平安创新基金、IDG资本主导医疗领域的投资,参与投资的项目中,不乏平安好医生这样已经上市了的独角兽,也有智云健康这样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

  2016年,刘凯作为创始团队加入火山石资本,关注医疗及智能技术领域,主导了吉因加、Geek+、至本、健客、康夫子、斯丹赛、爱肾医疗等项目的投资。

  几年间,刘凯见证了互联网医疗领域从热钱涌动到资本寒冬,再到回归理性。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1年互联网医疗融资额约20亿美元,投资机构约315家,而到2014年,对应数字分别为70亿美元和602家,到2016年,融资额降到39亿美元。

  “短期看好互联网结合医药流通,长期看好AI结合医疗大数据”,对于未来,刘凯持乐观态度,“虽然医疗是一个被动消费领域,长期来看对医保价值很大,既然是真正有价值的事情,盈利虽然来得慢,但一定会到来。”

  告别高估和低估,进入理性期

  新京报:互联网医疗经历了怎么样的发展?

  刘凯:整个医疗创业过程基本遵循诊前、诊中、诊后来解决各个阶段的痛点。这个脉络也是根据需求与供给解决的程度出现的。

  诊前解决得最不好,效率最低,于是最早有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挂号网、好大夫等崛起。到2013年和2014年,诊中效率问题也可以通过信息化解决,健康之路、趣医等做起来了。

  到前两类格局已定的时候,大家开始看诊后,慢病管理领域康复、随诊、管理的公司兴起。

  新京报:医疗什么环节的互联网化是最有意义的?

  刘凯:在信息不对称和效率低下的地方都是适合互联网的,如效率低下的排队、慢性病药物复购等,另外还有辅助医生治疗和提高治疗质量的情况,如AI技术辅助医生进行图像的、语义的诊断决策。

  新京报:医疗的什么细分领域更适合互联网公司介入?

  刘凯:市场规模要足够大,对医疗的依赖程度相对较弱的环节比较适合商业化的公司切入,如果和医疗介入太深,做起来比较慢。

  新京报:你看好公司平台化发展还是向垂直细分领域深入?

  刘凯:这个看团队的基因,平安好医生适合做大而全的平台,因为起点很高,高举高打;智云健康是精英创业,适合走细分领域;康夫子是百度团队出来的,适合做技术。

  新京报:目前整个行业发展状况怎样?

  刘凯:现在是一个理性发展阶段,行业经历了从2011年到2012年的没人看没人投,到2014年、2015年过热,现在已经过了一个产业出来的时候被低估、被高估的震荡回调过程,进入平稳发展期。

  政策监管调整对行业是利好

  新京报:中国的医疗资源长期被三甲医院垄断,这对医疗创业来说有什么影响?

  刘凯:中国跟国外医疗行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医疗体系的流量来源不同,美国整个的流量入口是保险公司,而中国的三甲医院掌握很大的流量入口,而且生长得很扎实,这会限制一些公司发展。因为线下“山头”太多,推广困难,会导致产生较多中小公司,赢者通吃的机会比较少,渠道主导的事容易分散,不容易出现垄断性的大公司。

  新京报:2017年,国家卫计委印发相关文件提到,“此前设置审批的互联网医院、云医院、网络医院等,设置审批的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本办法发布后15日内予以撤销,并按照本办法规定重新对其互联网诊疗活动实施管理。”你怎么看待政策监管对这一行的影响?

  刘凯:监管调整很正常,其实叫停对行业是一个利好,表明国家注意到了这一业态的存在,要进行监管了,也表明行业会逐步进入规范发展。互联网可能野蛮生长,但医疗是一个重监管的行业,目前各家公司在做深,也在做他们的医疗级规范化,建立自我规范、监督的规范。

  新京报: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表示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这一利好政策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刘凯:目前国内医疗最大的问题是医保效率不高,而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医疗上就是提高效率和控费,所以政策拥抱这些新技术是必然的,但新技术要在监管下推行。

  新政策的出台,对行业发展的推动力是肯定的,能够借助医药电商解决医药分家问题、借助远程诊疗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杠杆解决医疗资源不足问题,归根结底是通过技术杠杆能够提高医保效率。

  新京报:互联网医院与互联网医疗公司是什么关系?

  刘凯:线下医院本质上是一个监管体系,所谓的互联网医院是一个规范化监督下的线上主体,来让公司更好地提供服务,其实它更多的是一种监管机制,相当于发一个认证。互联网医院与互联网医疗公司的区别就在于它在监管下,标准比较高,它就是互联网平台上的医疗服务监管体系,是为了规范行业应运而生的。

  破解“收割季”背后的盈利难

  新京报:经过了七八年的发展,平安好医生、微医等陆续迎来了上市,看似进入了收割季,但各家的盈利仍然是难题,这是正常现象吗?

  刘凯:这是个常态,因为目前医疗信息化做的是提高效率和治疗质量,反映在收益上有两点要求。第一,医保支付体系要市场化,它才会控费,才会有提高效率的诉求,才会为信息化技术买单;第二,医疗本身的行业属性决定它会慢一点,但是巨大的市场机会摆在那,虽然慢,一定会到来。

  新京报:目前来说互联网医疗公司业务多停留在挂号、轻问诊、健康管理等浅层,你认为可以怎样突破瓶颈?

  刘凯:一类机会是借助原来的技术平台,信息化结合医疗从薄做厚,另一类是利用新技术带来的新杠杆,让以前的医疗模式变得更轻。第一类如慢病管理就进入了2.0时代,智云健康现在跟医院、保险、体检机构合作,把业务从薄做厚;第二类利用AI的新技术杠杆把原来移动医疗的模式颠覆,比如康夫子做AI家庭医生,就可以用AI引擎做成机器人家庭医生,大大降低医疗的边际成本。

  新京报:处方药和医保部分很多互联网医疗公司切不到,是不是这样就没办法拿到医疗中最大的利益?

  刘凯:做投资看到未来最重要,医保线上支付未来会慢慢打开,一定监管条件下的处方药线上销售也会打开,信息化的手段可以帮助医保扣费,未来这个大蛋糕是一定可以被这些公司切到的。

  新京报:移动医疗、医疗信息化领域未来的发展机会在哪里?

  刘凯:短期内最大的机会在医药流通行业,长期看在医药大数据的价值。各家公司要再往医疗领域深入一点,如医疗相关产品的销售。医疗到现在都遇到了变现的问题,药品等医疗产品的销售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医药流通空间最大,在B2B医药方面,公司对公司的销售可以简化链条,出现集中化的机会,有集中化的机会就有VC把一个公司由小变大的机会。而医药B2C的机会在于处方药外流。现在医药分家就是要把药甩出来,也就是让药的交易更透明,互联网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是最好的方式,线上有各种记录,可以简化链条提高效率,释放返利空间。

  长期来说我看好医疗数据化。未来一定会有人工智能医生出现,工具能够代替医生20%的工作,成本很低而边际效应很大。之前各公司都在搜集医疗数据,但长期来看,数据的获得门槛会越来越低,真正需要的是分析数据的能力。

  新京报记者唐亚华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20 06:27 , Processed in 0.018634 second(s), 2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