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2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远古探秘者:化石修复师如何破译亿万年生物密码―新闻―科学网

[复制链接]
128 0

?

新华社合肥7月28日电(记者刘美子 水金辰)置身其中,仿若回到史前。一块块久经风霜的化石原石,在他们的手中逐渐被还原出定格时的模样。

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的古生物化石修复室里,古生物化石修复师黄发忠正在对一块从安徽巢湖地区发掘的“鱼龙化石”进行修复。显微镜下,气动风刻笔精密的笔尖高速振动,与围岩碰撞发出吱吱声,部分鱼龙骨骼已清晰可见。

“古生物化石修复师”这一职业在普通人眼中略显神秘。“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专业的工具和技术手段对化石进行处理,使之可用于科研、展览、收藏,有时我们也会到发掘现场参与发掘。”修复室牵头人齐飞介绍说。

在修复室的地面上,堆放着一些发掘现场运送至这里的化石原石。据了解,修复师首先通过观察岩石断面,判断化石在原石中所埋的位置,对部分破损风化严重的原石进行加固,才开始进行精细的修复。

填写化石修复记录表是修复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修复前,修复师们会对每一块原石信息进行登记并拍摄存档,修复过程中,一些重要信息要随时记录,以便调阅翻看。

修复师彭铸用“顺藤摸瓜”形容修复的过程。“我们需要寻找骨骼分布的路径,顺着路径将覆盖在化石上的围岩一点点剥离,对于脆弱的部分还要进行修补,这一过程需要慎之又慎,否则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彭铸说。

不同的化石标本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修复精度、修复时间跨度也不一样,但“保护为先”是化石修复始终不变的原则。“我们修复的化石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对于修复质量的要求极高,任何的残损或者细微结构被破坏,都有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齐飞说,冒进是绝对禁止的,如果没有较高的把握,一些化石甚至可以只做保护、暂不修复。

谈及化石修复的重要性,2017年齐飞修复的一块早白垩世今鸟类化石令他记忆犹新。据了解,盐腺结构是这块化石修复后的新发现,而盐腺通常是部分鸟类和爬行类所具有的排盐腺体,生活在海水环境中的海鸟的盐腺尤为发达,这块今鸟类化石保存有现生鸟类似的盐腺结构,为非鸟类恐龙中盐腺的存在提供了最早的化石证据。

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一件正在分娩的鱼龙化石是该馆视为珍宝的“明星标本”。该馆工作人员介绍说,鱼龙作为恐龙时代生活在海洋中的肉食性爬行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由陆地“重返”海洋成为海生爬行动物,但一些原始种类如柔腕短吻龙偶尔也会返回陆地。而这件显示正在分娩的鱼龙化石,正是经修复室专业处理修复的,目前它是发现的最早的鱼龙分娩化石。

47岁的黄发忠从事修复工作已有19年,他的老家在贵州省著名的化石产地,1998年他开始接触化石修复,2012年到北京大学进行了专业的培训,2014年来到安徽工作。“刚出土的化石都包覆在岩石中,我们通过岩石断面,来寻找化石的踪迹,尽可能还原其原貌,最终成为有科研价值的化石。”黄发忠手里捧着一堆看起来平淡无奇的“碎石”,而这背后尘封了亿万年远古密码,却躲不过化石修复师的“火眼金睛”。

2014年,老黄在对从“安徽巢湖鱼龙动物群”发掘的鱼龙化石进行修复的过程中,敏锐地发现这种生物嘴部有疑似牙齿的特征,并进行着重修复,最后部分牙齿被修复出来,这对于科研人员研究鱼龙的习性、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化石修复有些只需要几天,有些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日复一日的修复工作考验着修复师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

“尽管重复性很强,却是一个追求精益求精的过程。当科研人员通过修复好的化石,提取到有价值的信息,发表文章,推动科学研究进程时,也是我们最有成就感的时候。”齐飞说。

据介绍,目前全国从事化石修复的专业人员仅百余人,一名成熟的修复师需要长期积累,拥有丰富的古生物知识,逐步熟练掌握各类修复工具的操作,能灵活应对所有状况,会合理制定修复方案,能培训指导他人修复,最终具备独立修复与统筹开展修复工作的能力。通常,专业化石修复速度远远赶不上发掘的速度,往往根据科研紧迫性来安排工作。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23 19:35 , Processed in 0.024513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