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42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之争:领头羊群羊都不能被忘记

[复制链接]
142 0

  来源:北京科技报

  不可否认,杂交水稻的诞生,任何人都不应该独占功劳。但同时,树立袁隆平这样的科学IP,对该科研领域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作为中国最为耀眼的科学家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最近被一篇自媒体文章《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推上了风口浪尖。



  该文章梳理了中国百年来水稻育种中做出过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认为他们才是“给我们米饭吃的人”;袁隆平的成就被“过度放大”,应该被“暂时遗忘”,把“舞台”留给其他科学家。总之,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名不副实,他不应该享有他现在所拥有的荣誉和地位。

  这篇文章流传之后,已经有很多专业人士出面反驳,指出其中的一些常识性错误,比如文章的作者连常规稻和杂交稻都没有完全区分开,因为杂交只是一种交配方式和手段,既可用于常规稻育种,也能用于杂交稻育种,判断一个品种是常规稻还是杂交稻,不是看是否利用了杂交,而要看是否直接利用杂种优势。该文作者提到的几位“杂交水稻之父”,其实研究的是常规稻。

  而且,不是袁隆平培育的品种,不一定没有“袁氏基因”,根据“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数据,我国推广面积前三的杂交组合品种“汕优63”“汕优64”和“威优64”,都为三系杂交稻。这三大品种的亲本,都来源于袁隆平培育成功的“野败”。

  不可否认,杂交水稻的诞生,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的产物,任何人都不应该独占功劳。但同时,从另一个方面看,树立袁隆平这样的科学IP,对该科研领域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袁隆平成为水稻科学界的大树,对中国水稻科学界来说应该是一件幸事。多年来,正是在他的带领和声望影响下,中国杂交水稻才最大程度争取到资源和政策的支持,其研究和产业化成就才得以一次又一次站上世界之巅。有了袁隆平这棵“大树”,其他科研人员才能享有更好的科研条件和平台。正如一位从事水稻育种工作的科研人员所说,“农学分支很多,势单力薄,需要一个明星院士在前面顶着,才有关注度,才能拿课题。农学基础科研出成果慢,经费少,袁老也不容易,顶在前面,为下面的遮风避雨,科研上的一个突破比不上一个明星八卦,很多奋斗在一线的农学人不求权不求钱,有的只是朴实的造福心态。”

  更何况,袁隆平在研究过程中一直秉持开放态度。1972年,袁隆平向全国攻关组所有成员单位发放了“野败”材料,共同选育“三系”强优势组合。当时各个省的农业技术人员都去跟袁隆平学习培育杂交水稻,也都把袁隆平的“野败”带回去培育。该公号文章提到的一些应该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水稻科学家,实际上其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也是从袁隆平那里学来的,甚至育种材料也是袁隆平提供的。

  毕竟,我们把某个人称为某个领域之父,是表彰他的开拓性贡献和历史功绩。以这个标准来评判,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风波之后,有媒体多次联系过袁隆平本人,但他一直保持沉默。或许在袁隆平看来,“杂交水稻之父”的头衔属于谁并不重要。

  相信袁隆平本人并不希望自己被送上“神坛”。我们应该承认,杂交水稻理论并非袁隆平原创。正如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一样,杂交水稻仍然是技术层面的突破,并没有探究到其背后的生物学机理。而且最近几十年来,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新型技术已经成为农业育种的重要方式,其在农业育种原理、技术路径上都是全新的变革,这也是未来农业科技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与之相比较,传统杂交育种的方式确实也需要不断创新。

  每个行业都有领头羊,但群羊也不应该被忘记。如果过度拔高袁隆平的地位,抹杀了众多水稻科学家的贡献,当然不妥;但是如果以众多水稻科学家的贡献来抹杀袁隆平的开创性贡献和领军作用,同样是不妥的。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26 23:16 , Processed in 0.019433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