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3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科大讯飞虚实:部分产品使用效果“打折”

[复制链接]
137 0
                                                <center>                                                                                                       
                                        查看最新行情                                                                                        </center>
  陈佳岚 吴可仲

  8月14日,AI(人工智能)明星企业科大讯飞发布2018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收32.1亿元,同比增长52.68%,其中,教育、政法业务等成为该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不过,多位知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科大讯飞的政法业务产品在部分法庭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据悉,截至2018年6月30日,全国已经有3000个法庭使用科大讯飞的智能庭审系统。但广州某法院一位使用过该系统的书记员表示,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庭审系统对普通话的标准程度要求很高,暂不支持其他语言,而在真正的庭审过程中,律师、法官的普通话可能会相对好些,众多当事人的方言口音重,极易影响到智能语音庭审系统转录的效果。

  北京市速记协会理事长唐可为向本报记者表示,在他所了解的各大会议中,包括国家各部委的一些重要会议,以及法院庭审记录等,多数以上的会议还得靠人工速录。

  政法业务迅速成长

  科大讯飞被誉为“人工智能第一股”,其人工智能方面的业务增势明显。

  2018年,科大讯飞在原先的教育BG(事业群)、消费者BG、智慧城市 BG三大业务集团中,新增了政法BG。智能语音庭审系统是政法BG的主要产品。

  上述智能语音庭审系统是一款可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将审判员、原告、被告等角色的发言进行实时转写,以文字的形式实时展现到书记员的电脑上,书记员可对转写内容进行实时校对、编辑的系统。

  2017年 2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经修订后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庭审活动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提出“有条件的人民法院可在法庭安装使用智能语音识别同步转换文字系统”,并规定“人民法院通过使用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同步转换生成的庭审文字记录,经审判人员、书记员、诉讼参与人核对签字后,作为法庭笔录管理和使用”。

  据科大讯飞2017年年报,截至报告期内,科大讯飞智慧法庭建设已覆盖31个省份、1500个法庭。智能语音庭审取得实际应用效果,庭审时长平均缩短30%,合议效率提升25%,显著提升了法官办案质效。

  本报记者从科大讯飞员工处获悉,目前,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州市中院、区法院等部分法庭都装了科大讯飞的系统。在全国,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庭审系统的市场份额达90%以上。据科大讯飞近期发布的2018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显示,其政法业务半年营收达3.49亿元,相比去年同比增长214.55%。

  本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上述业务快速增长,与科大讯飞的营销策略不无关系。该人士向记者表示,比如科大讯飞在政法业务产品的营销过程中,会先让政法部门的上级单位开具证明材料,基本是诸如试用科大讯飞产品之后,取得较好效果之类的内容,市场人员便拿着这些证明材料,逐级到下级单位去推销。

  截至目前,科大讯飞未就上述营销方式的情况向本报记者做出回应,但这一推广模式得到了科大讯飞其他代理商的默认。

  本报记者了解到,上述智能语音庭审系统售卖价格昂贵。据科大讯飞2017年年报披露,其政法业务毛利率达76.15%,仅次于电信增值产品毛利率77.58%,高于其他教育产品和服务毛利率59.24%、信息工程毛利率18.46%。2018年上半年,其政法业务线毛利率从76.15%下降到68.02%,但也高于其他产品。

  “能卖高点就卖高点,一个端口售卖20多万元(价格高时能达30万元到40万元不等,看你买多少),一个法庭就一个端口,每个法院一般多个法庭会装,没有服务器的法院顺带推销服务器(服务器售价百万到几百万元不等)连服务器带端口,一个法院的采购金额很容易达到上百万元。”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如是表示。

  效率事倍功半?

  智能语音庭审系统业务的快速增长,在今年上半年为科大讯飞带来了数亿元的收入,但从该款产品的部分使用反馈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

  在2016年,科大讯飞微信平台的一篇通稿中称,在核心引擎的识别效果上,司法领域识别准确率目前已经超过了90%;个案的语音识别准确率超过了95%。通过对比,相同类型的案件庭审的平均时长较之前缩短了30%以上; 复杂案件的庭审时间,甚至可以达到缩短50%的效率提升。

  然而,本报记者调查获悉,在真正庭审环境中,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庭审系统语音识别准确率仍与理想化存在差距,甚至拖长了庭审时间。这使得部分书记员不愿操作该系统,部分法院并没有强烈的购买意愿。

  “熟练的书记员能快速总结庭审中需要记录的内容,与庭审同步,而智能语音庭审系统会将整个庭审的发言内容都录入,同时产生了众多不必要的废话,为此后续往往还需要对记录下来的内容进行修改删减。”广州某法院书记员如是表示。

  该书记员举例称,比如原告说了一段话,停了下来,系统便蹦出“原告:”字样,等原告再次说话时,系统又蹦出“原告:”字样,原告停顿多次,便会出现多个“原告:”。原告在发言过程中断断续续,也就使得庭审纪录过程中出现多个多余的“原告:”此外,系统纪录下的内容经常会出现一大堆“啊、哦”使得后期还需进行删减。

  据了解,智能语音庭审系统记录对于断句、标点符号、分辨较差,记录后,密密麻麻堆在一起,往往需要书记员进行重新断句、删减内容。

  广州的曾律师平均每周两次到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广州市基层法院参与庭审活动,他告诉本报记者,庭审过程中如果现场有争吵情况,会让速录情况更加混乱,双方都在发言,系统就分不清谁在发言,最后呈现出来的可能是一段比较混乱的文字。

  上述书记员表示:“所有的人工智能还是要靠人,它的弊端是一旦你不盯着,出了问题自己都看不清楚系统记录下来的内容,一旦错过就很难记得前述所提及的信息。”

  曾律师认为,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庭审系统对于庭审而言有点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了,授课式、文书式的简单翻译还可以使用。

  一个半小时的庭审要延长到两个半小时。曾律师告诉本报记者,他每个月要参加多次庭审,原来就试用了一下,但是最近很少用。“就法庭而言,我们暂时认为相对以前没有明显提高效率,没有太大改革。使用者反馈对这些系统不太认可,没有减少法官、速记员的工作量,反而增加了工作量。”

  对此,科大讯飞方面向记者回应称,智能语音庭审系统的应用反馈受到了好评,相关合作也在继续,产品肯定有不足,后面也会不断地进行迭代优化。

  唐可为告诉本报记者,近几年语音技术行业的确有了巨大提升,科大讯飞的某些产品还算不错,目前阶段,人工智能在普通话标准情况下、特定环境下识别率较高,但会议、法院等特定场景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仍有待提升。

  “该系统只能说是个新技术,在传统的产品上有所创新,目前还无法真正取代人,达到人的工作状态,只能说做一些辅助性工具。这也是整个语音行业的现状。”唐可为表示,在他所了解的各个重大会议中,比如国家一些部委的会议,法院庭审等,多数以上还是得靠人工进行速录。

  C端缺乏爆款产品

  尽管使用效果存在争议,但智能语音庭审系统依然为科大讯飞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8月14日,科大讯飞最新公布的2018年半年度报告显示,科大讯飞实现营业收入32.10亿元,与2017年同期的21.02亿元相比,增长52.68%;其中,政法业务收入3.49亿元,占营收比重为10.87%。

  而以智能语音技术起家的科大讯飞,ToC(面向消费端)领域是其近年来致力的方向。2017年年底,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科大讯飞将从强技术的ToB(面向企业端)市场向ToC端发力。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ToC的市场营收达到10.84亿元,毛利5.98亿元,同比增长了86%。

  在科大讯飞2018半年报投资者交流会上,该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董秘江涛表示,科大讯飞ToC的收入包括电信增值业务产品,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比如讯飞输入法、灵犀以及相关的移动互联网服务、讯飞开放平台。智能硬件方面,除了翻译机以外,还有智能音箱、机顶盒遥控器、魔飞麦克风等相关产品。

  事实上,在语音技术领域,科大讯飞以技术为核心、重研发、敢于投入产品。在消费级产品的领域,其还先后推出灵犀语音助手、讯飞输入法、晓译翻译机、阿尔法蛋等产品。

  但晓译翻译机的口碑曾一度遭遇“滑铁卢”,其被吐槽一个APP就能干的事儿非要做成硬件产品,且售价2999元。另外一点是外观并不美观,由于该产品销量不佳,如今基本只有部分政府部门采购。

  一位科大讯飞员工向本报记者透露,实际上,科大讯飞核心技术在于语音引擎,语音技术并非什么独门秘笈,目前各家都有自己的引擎,科大讯飞的识别率可能高些,前端应用多些,只是走在了前面,其B(企业)端、C端业务都将面临巨头们的竞争。“在B端、C端,BAT(百度、阿里、腾讯)都可以做,它们都有这种实力,看人家策略愿不愿意做,想不想做。”

  不过,一位科大讯飞渠道代理商告诉本报记者,BAT的核心不在语音技术,出发点不同,就语音技术来说,科大讯飞还是首屈一指的。不管阿里、腾讯做的怎么样,在一些延伸产品及准确率上与科大讯飞还是有些差别。

  而ToC领域的崛起,科大讯飞尚需面对BAT的竞争。时至今日,科大讯飞在消费级产品领域有过多次尝试,但并没有一款代表性的产品,这也是为何外界更多的是将其定义为技术提供商。

  熟悉科大讯飞的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科大讯飞之所以在ToC的领域难以突破,主要原因在于其团队基因是工程师思维,而不是产品思维。而这些企业文化也同样会影响科大讯飞在ToB市场的业务。

  虽然有过多年的积累,但科大讯飞向C端转型之路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张立告诉本报记者:“科大讯飞一直都在关注国外的最新研究,国外有什么新东西,公司就跟进。”

  对于何时能在C端打造出一个爆款并迅速做大的问题,科大讯飞方面在2018半年报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智能硬件的单品爆款,一方面要具备核心能力,以及整合业务链各个环节的能力;第二要有合适的时机,有的事情做迟就没机会了。科大讯飞方面表示:“大的机会一定出现在大的变革时期。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有准备的团队,讯飞一步一个脚印是比较扎实的。”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26 23:41 , Processed in 0.030728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