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5449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在这里哪里有中文学校

[复制链接]
5449 28
sowen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12-29 15: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engle 于 12-27 21:52 发表
来了几个月了,孩子的学习很糟糕,孩子上二年级,学校什么作业也没有,做为中国教育体制下长大的我,真的很担心孩的未来,问了几个同龄的朋友也都有这种担心,我还是要几年后带孩子回国上学的,我该怎么办,那里 ...



真的很想问一下,LZ是多大年纪呢?或者可以透露一下年龄的范围吗? 30 ~ 35 ?

只是想知道在大概是到了什么时候会想得那么多?我是70年代的人,但是却完全没有LZ这样的顾虑。虽然我还没有孩子,但是一切都在计划中,这方面的东西自然也考虑过。

不可否认,确实也认为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比国外的好,因为教的东西很多,有时候甚至好像灌肠一样。所以在中国(正常人)上完高中后,到这边读大学大一大二都是相当简单,因为中国的应试教育可以把人训练成非常专业的“学生”。

我倒不认为中国那样有什么不好,因为那个环境就是需要灌肠式的教育。中国有天才,但有一半都是后天逼出来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你会认为把孩子放在这里会变成“加拿大白痴”,好奇怪的理论啊。当然我并不太了解这里的小学,不过我跟一些加拿大本地同学接触后,其实他们有一部分人很聪明啊,而且他们在公司工作的时候实际运用和反应力都很高。

纯粹个人意见就是,小孩就是小孩,小孩应该有小孩的生活,平时可以教教他不同的知识,他喜欢就教多点,不喜欢下次就换点别的刺激下,发掘他真正的兴趣,反正自己也不是精通,所以也就点到即止。该玩的时候让他玩去,他要是找到喜欢的东西就让他自己发展自己的能力。一个小孩以后可能还有6,70年,其中10年要困于感情,30年困于工作和家庭压力,20年要困于中老年忧郁,现在这10年为什么不让他想干嘛就干嘛?该懂得自然就会懂得,那么急干什么?

我知道的是,真正在各个领域里面作出研究成果的中国出来的并不多,中国人不少,不过都是在国外的院校里做出来的。如果你打算以后让小孩回来这边读大学,现在仍他回去读小学(我确实也想过,但给我老婆制止了),不止是语言,因为小孩这段时间还是很需要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去习惯,需要有固定的朋友。如果现在回国,以后回来的语言和适应力要重新建立,还要没有朋友,给小孩成长带来很多不便。所以,我和老婆讨论的结果是,平时就让小孩在这里读,学校教什么就让他学吧,这里教的是独立思考,社会生存能力和自由。放长假的时候就带他回国去参加点书法啊,或者其他不同的兴趣班,但最终小孩真正感兴趣的还是让他自己找。

BTW,你在哪儿住啊?为什么会见到这里的人都是傻傻的,穿的象中国要饭的?天,中国要饭的现在都这样了,你在中国住皇宫吗?没别的,只是不太喜欢过分的抱怨环境因素。为什么一定要教育中心,少年宫什么的,一直都觉得中国的那些机构很变态(虽然自己也上过),我记得以前还是要排队进少年宫的某些班。这里其实也有很多少儿的比赛,高中也有数学,音乐和其他的竞赛。我认识的有些加拿大人都很聪明和有才华的,有人大学的时候代表学校去美国参加机器人竞赛;有人20岁出头组的band就已经出来3,4张唱片,还在欧洲巡回演唱;还有的人虽然能力不怎么样,但他们完全大学一切费用靠自己,自己买车,自己贷款交学费,自己租房,为人乐观向上。我觉得他们都很了不起。这里有好吃懒做的人,但是没有白痴。

good luck and be patient to your kid please.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chengle  贵宾  发表于 2006-12-29 16: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拿大白痴,是很多老移民告诉我的,因为这里很多人就知道骗政府的钱,不是喝酒就是搞女人,几十岁了;;连个家都没有。你也许觉的这样的人是潇洒。我住在ST ANNE。不是很差吧。但我经常看到很多人的裤子烂的象肠子一样拖在地上,也许你觉的这是节约,我还经常看到很多孩子的嘴上鼻子上钻了很多洞,很多女孩子半个屁股都露在外面,很多男孩子裤裆都快掉在地上了。也许你觉的这是酷。他们总是过来和我要烟。一群白痴。孩子 的学校基本上就是玩,一个星就教十几个单词。数学就更惨了,儿子也说这的孩子象幼儿园的还在数手指算加法。手工课是很好的,。这里注重身体健康,总之有个好身体,象白痴一样,去干苦力也能生活 的很好。给政府交税。他们为人乐观是真的,但我觉的这的人更内向,更自私,我在中国的环境确实好这里很多,我的家就是我的皇宫,我不会因为来到了这就要赞美这里,我没有车,也不想买,也买不起,但我并没觉的我就该羡慕他们有车,自己买车。做在车里什么也看不太清,别自己活在别人的梦里,我37了,很老了吗,我想的多吗,还是我发了什么对加拿大不满。
伤了广大群众的自尊心,我也是移民,难到我的眼睛不好,还是我不知自己住在难民区,我看到的就是这些,一群加拿大的白痴。
随你怎么想,我认为这里的人很多白痴。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Roy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12-29 16: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大家不要劝了,我看楼主的思想理念也就适合在中国呆着。加拿大本来就不是天堂,也不可能人人都喜欢。人的观念不是一下子能改变的。但是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小孩,也是一种悲哀吧。
只是奇怪楼主当初怎么想起要移民的。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chengle  贵宾  发表于 2006-12-29 17: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来没想过去改变别人,我只是说说真话而矣。我该在哪呆着,那是我的事,移民只是一时冲动,也没长久打算,吃加拿大的盐少,还没觉的哪儿香。这地方也就和中国的普通城市差不多。没什么值得我热爱的。我说的是我,不代表流着加拿大血的。人生不过梦一回。何必这么执着。年纪大的人,折腾不起,不然早回去了。我说的是真话,也经得起白眼,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何况人乎,听不进去,你只当我放了个屁。没什么可惊诧的,当我一加拿大的中国白痴好了。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明月如霜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12-29 19: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既来之,则安之.
我就知道一朋友,他孩子在这里老是班上前3名,回国内上学变成最后一名,教育体制不一样,也没法比较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都是为了孩子好,用两个体制的极端例子做比较,不会得到什么结论,也不具代表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看你自己怎么取舍了.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tataje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12-29 21: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作为孩子的妈妈,我很理解LZ的顾虑,也转载一篇相关的文章, 供大家参考而已。


中美教育比较
---------------------------------------
非常欢迎孙可一先生不远万里赶来与我鸣辨。由于涉及“海归派”,影响不小,确实需要说说清楚,如果拙文有误,也确实应该公开认错,不要误了对海外精英的价值认可。只是,细读之下,发现原来孙先生从根本上误读了拙文。再则,由于涉及中美教育,问题就更大了。

不少在美国的中国家长将孩子送回中国接受中小学教育,因为他们认为美国中小学教育过宽过松,效率不高。笔者以为,若就中小学教育质量与效果而言,从总体上还是中式教育为佳。在时间投入上,我国中小学课内外的学习时间远比美国学生多得多。近年美国教育界也发现他们存在忽视基础教育这一弊端,尤其较之上海学生,无论数学还是英语,美国学生均难望其项背。一位毕业于哈佛和牛津的原《纽约时报》驻北京记者(Nicholas D. Kristof),在他的《中国的觉醒》(China Wakes)中说:“要是哈佛一年级的所有班级全都是从上海来的年轻人,他们很有可能把学生的整体智力水准提高一层。”留美学生普遍认为,除了那些名牌大学研究生以上的课程,美国学校的教育质量绝对不如中国。因此,曾经留美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认为:“研究生以下都可以在国内读,但博士最好是在外面读。”(参见吴正恭:《中美教育优劣谈》,载《新民晚报》2002年7月11日)

美国教育不立模式,让孩子从现实生活到内心世界全方位开展自由想象,一开始就鼓励孩子创造。而中国教育则设立样板,一开始就让孩子追求“像不像”。可见,从根本上,中美教育倡导的价值方向就不一致。中式教育重视模仿,中式教育思路是:什么基础都不具备的一张白纸似的孩子,凭什么想象?凭什么创造?又如何开展创造?。美国教育思想因强调创造性,自然不能以模式教育相配套。否则,先定框框预设规范,岂不是与创造性的教育宗旨相悖相反?因此,美国教育无论从逻辑上还是实际操作上,既然确定创新第一,势必舍弃规范。故而,创造精神在美国教育中固然得到强调,然其负面的代价也很大。从根本上,缺乏地基的创造终究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可能矗立起金字塔。因此,就本质而言,地基与创新的矛盾,乃是中美教育最深层的根本歧异。

中国模式教育的缺陷固然有创造性较为薄弱之弊,但它的正面效应却大大超过反面弱弊--基础知识的扎实巩固。因为,模式教育暗含精英教育,一切模式教育自然是以最高水平为典范,即以最高典范绳墨之,精英教育实为必然内涵。古代以《四书五经》为教材,自然包含望圣成贤的期待。模式教育虽因规范化对自由有所限制,对创造有所削弱,但在高标准严要求之下,整体水平还是有所带动。尤其经过刻苦的重复性训练,后天学习到的东西化为本能,并在达到一定高度时升华为难以企及的技能。否则,何以中国学生在欧美多有冒尖?杨振宁在他的一次演讲中比较了中西教育的“各有所长”,但他最后的归结是:“总体讲起来,我觉得中国传统教育方式所训练出来的人还是要占一些便宜。”(参见吴正恭:《中美教育优劣谈》,载《新民晚报》2002年7月11日)

应该承认,学习毕竟是一项比较艰苦的事儿。能从中得到乐趣,至少须等到稍有积累的中学阶段,不可能一上来就对学习充满兴趣。从幼儿园开始,教育所面对的主要难题还是惰性。中西教育相比,在遏制孩子的惰性方面,中式的高标准严要求相对有效。“玩中学”固然好,可效率终究不如“正规学”。无论如何,天才出于勤奋,投入决定产出,这是铁的规律。精英教育一开始就强调勤奋,大方向总是正确的。尽管中式教育支付了一定的代价,即创造性方面较为弱化,然利弊相权,还是利大于弊,即得到还是大于失去,且其间的幅度还不小。

从整体教育质量而言,如以京津沪等城市为比较基准点,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还是强于美国。美国在中小学阶段的排名仅为第30位。如果我们能在创造性方面稍稍设法弥补一下,在教育规划上并没有理由妄自菲薄弃中就西。诚然,我们现在高精尖人才不如人家,那是由于反右-文革的历史欠账。一般人才成为需要30年的周期,到底是整整一代人的耽误,那会儿的失误仍需现在还账。新时期以来,特别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已大幅度赶上来,尤其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也已具备相当实力。老实说如果不是我们的生源质量过硬,人家西方学校也不会对中国学生特别慈悲,不会法外开恩给你奖学金。实话实说,中美教育最大的差距在于高等教育。由于硬件缺乏,特别是理工类高校,实验室设备的不足,较大地限制了高等教育的质量,特别是硕博阶段的中高级学位教育。1985年以来诺贝尔科学奖学金之所以尽出美国(或主要科技工作在美国完成,有83位),主要是美国对科技硬件的投入与基础投入,因为他们总是资助那些最优秀最杰出的人。此外,再就是美国高校的教育思想。那位闯入华尔街的哈尔滨女生陈磊,以其在美国4年大学亲身经历概括道:“美国中小学基础教育水平远不如我国,可是为什么能产生那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答案是:美国的大学教育很注意个人能力的培养,善于调动个人学习研究的潜能,给予学生的独立空间非常大。美国大学入学容易毕业难,美国学生往往都学到凌晨四五点钟,甚至通宵。”(参见《中华读书报》2001年9月5日第4版“闯入华尔街的中国女孩谈美国大学教育”)

杨振宁先生认为美国教育强调宽松活,亚洲教育强调窄严僵。前者培养大胆强调自信,但副产品为傲慢;后者培养谦逊与谨慎,但副产品为胆怯,容易养成自卑。美国学生问题多多,中国学生少问甚至不问。美国学生将已有的基础性知识视为标准化生产,不愿多花精力,直接要求提出新的问题。美国法律系的学生习惯于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教学,喜欢以探讨和提出问题为主,注重给孩子表现和表达的能力,即“show and tell”。当然这也有弊端,忽视基础知识自然限制了学生的思路,直接投入研究只能是低层次的。我们的狭窄严僵,却换了庞实的基础。无疑,学习灵活与开拓,总比学习基础要容易。所以,两弊相权,中式教育也输不到哪儿去。就收获而言,中国整齐刻苦的训练式学习固然痛苦,但然产品的优秀率也高,西方沙里淘金式的教育,过程自然轻快宽松,收获也少。

从人己关系上,美式教育重视尊爱自己,中国教育则强调尊爱别人。在中国古代圣贤看来,尊爱自己本为天性,毋须后天培养,越过尊爱自己,或以尊爱别人包括尊爱自己,那么层次更高,也更利于社会的安宁团结。然而,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尊爱自己实为尊爱别人的基础性前提,而且两者存在相辅相成之关系,仅仅尊爱别人并不直接等于尊爱自己,一味强调尊人,势必抑压尊己,尤其在思维能力低弱的幼童阶段。我以为,幼儿园及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尊己,中学阶段重点培养尊人,这样庶几可以避免偏废。

有人说东西方教育犹如一对想见恨晚的恋人,彼此都惦着在自己的体系里掺和进一点对方的东西。这当然也是一种必然,也是我们不必妄自菲薄的有力支点。如2001年6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一项教育改革法案,拨款240亿美元加强中小学教育的投入与管理,要求所有中小学必须举行阅读考试(近似我国的语文考试)与数学考试,学生必须考试合格方能毕业,只有学生成绩达到合格要求,学校才能得到联邦政府的额外拨款。如果连续3年不合格,校长和教师就要走人。该项法案以绝对优势得到通过。(参见2001年7月16日《中国青年报》或2001年7月23日《报刊文摘》)

孙可一先生“误读”(载《社会科学报》2003年1月2日)一文认为本人对美国教育不了解,显然只是一种推测。孙先生说“该文作者并没有在欧洲上过学,一张口就对欧洲各国高教下判断,在学风上很不严肃。”本人前文(《对海外人才的理解误区》,载《社会科学报》2002年11月14日,《文摘报》2002年11月22日摘转)开宗明义清楚交待信息的来源与出处,何谓“学风不严肃”?再退一步,未到欧洲上过学,就对欧洲高教没有发言权了吗?不知孙先生这一逻辑出自何处?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其发言权,这应该是常识。据孙先生自称“在美国十九年”,似乎亦没到欧洲上过学,那么根据孙先生的逻辑,孙先生本人似乎也没有资格评说欧洲高教。孙先生文中称“裴文混淆了美国大学的优劣和专业优劣的区别”,不知这一判认根据何在。本人反复细阅拙文,实在找不出这一“误区”,孙先生对着并不存在的“误区”发炮,不知其所谓的严肃性何在?此外,拙文并未对美国博士的质量有所贬低,原载拙文中还有“在美国,一般最讲究的还是学位,尤其是各大名校,从不乱颁学位。”恭维崇敬犹恐不及,哪里存在对美国博士的贬否之意?孙先生引经据典,为美国博士的质量大打“保卫战”,实在有点对着风车作战了。最后,孙先生将美国高校招聘生化专业教授重视“博士后”经历,作为“博士后”必然优秀于博士的证据,明显犯有以偏概全的错误。区区生化一隅的教席招聘条件,何以涵盖所有领域“博士后”?又何以说明“博士后”必然优秀于一毕业就能找到合适工作的博士?

自然,中美教育确存导向性差异,这一差异性既是教育观念与价值追求的不同表现,也是历史沿革相积而成。中式教育总是一再强调孔融4岁让梨、司马光8岁砸缸、甘罗12岁为相,而美国人则爱说爱因斯坦几岁算术还考不及格,牛顿几岁如何如何不行,你才几岁?你一定会行的!可见,美式教育是既往不咎的鼓励式,强调从零开始,重在抓住未来;中式教育则是鞭策式,强调高标准严要求,重在抓住今天。中国教育侧重危机感,美国教育侧重宽松式。美国教育重在“只要你努力就成”,中国教育则是尖子式,要求出人头地跑在第一。

“条条道路通罗马,中西方都能出人才”、或曰:“采中西教育之长而互补!”这么说,当然没错,也很潇洒。但如果实际操作呢?两项不同质的教育模式,从形式到内容、从方向到步骤、从观念到措施均各各相异,很难骤然兼容。如我们在强调严格与规范的同时,再呼吁宽松,岂不自相矛盾?所以,或谈到中美两种教育模式本身的优劣,优势并不全在西方。

作者 裴毅然



仅供参考,本文不代表波士顿生活网的观点,请咨询专业人士.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蝴蝶的翅膀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12-29 23: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句实话, 人的伸缩性很大的, 我周围很多朋友小时候学习不怎么样, 懒懒散散的, 等到高中学习就很好了, 楼主也不要太紧张了, 真是好好想想我们小的时候学的那些东西, 真用得上六年去学吗, 其实最多两年也就足够了. 思维如果拓宽了, 知识也就自然理解掌握了.至于国内的补习班, 也只是一个温习的过程. 其实WINNIPEG这边还是有很多小型的课余班, 比如法语班呀, 西班牙语呀, 舞蹈呀, 武术呀, 画画, 游泳, 冰球呀,如果你觉得孩子在课堂里学的内容不够, 那么就不妨让她参加一个两个这样的班级, 让她多认识认识朋友还能拓宽知识面. 而且收费也不贵.就象你说的那样, 钢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个人感觉老师也不用水平很高. 我个人学钢琴七年, 学的时候天天要练习, 但是现在也无非是一个业余爱好而已,头一两年学的内容, 都很简单, 老师的好坏差别不会影响很大的. 当然如果你真的很期待你的孩子可以成为一个钢琴家, 那么就另当别论了. 其实这里也有图书馆, 可以免费借到图书, 比如WINNIPEG PUBLIC LIBRARY, 你可以借一些适合孩子看的书, 我以前看过HOMESTAY家的孩子看, 每个月都要借几十本, 孩子晚上睡觉前就看看那些书, 或者出去开车玩的时候,他们在车上也会看.如果你还担心, 你可以让哪个朋友带些国内的小学书, 数学一本, 语文一本, 孩子愿意看就看, 不愿意看就算了.顺其自然. 既然你已经来了加拿大, 那么就要相信你当初的选择, 或许没有预期想象得那么好,   不过老外也有很多大学生, 研究生, 博士生, 白痴也不是很容易就能炼成的.

[ 本帖最后由 蝴蝶的翅膀 于 12-29 22:15 编辑 ]
蝴蝶是花的灵魂, 回来寻找她的前身...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chengle  贵宾  发表于 2006-12-29 23: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好的贴子,谢谢你了。我就是想择中,想在这找个中文学校给孩子补习一下,毕竟不能很快回国,但不想让孩子松懈。其实做个合格的家长很难,完全的去让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去选择学习的路也不太可能。为了让孩子能中西结合,我已经付出了很多,但愿孩子能理解我,他很喜欢这,不想回去,他还答应我愿意去学中文。我说说真心话,也是想给妈妈们提个醒,不要太相信西方教育方式,我们来这里,不是为了让孩子变成一个自信的白痴,我认为,什么都不学的人,就是白痴。我个人觉的这里的小学基本上不 讲什么,我担心我们这些可爱的孩子荒费大好时光。我总觉的年纪大了学习没那么好的效率了,何况从小就没养成好的习惯。可能是我老了,才婆婆妈妈的,一番好意,何必争你我。谢谢你的帖子让我找到了好的方法,也好下决定。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chengle  贵宾  发表于 2006-12-29 23: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书我借了很多,孩子每天都在看,他的手工都是看书学的,搞的家里到处都是纸片。但孩子就是不愿意背单词,不象在中国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高,一天到晚就是看那些借回来的书,问老师讲什么都说不上来,也没有什么具体的书来测试孩子,其实我甚至不知孩子在学什么。除了一些小卡片类的带回来,什么都没有。根本没有作业。这让我很茫然,还要到处找加拿大小学的课本,但到现在我也没找到。是不是没有。没有人能告诉我该怎样做,老师只是拿着他的什么画啊,自己写的句子啊,给我看,没有考试。我不知孩子现在是什么状态,我很糊涂。不过让人说说就清醒了,还是坚持在国内的原则好了。只能是放学回家给他补上。就让他在校玩,在家学吧。好累。谢谢你,孩子5岁就学钢琴了,但他对作曲很感兴趣,所以我要找个懂的多一点的老师,因为钢琴是作曲的基础课。我对孩子还是很宽大的,哈哈,我是因材施教,不会强迫。其实我也知道我对这了解的还不多,但我就怕知道的越多,悔的越多。我就是不喜欢自己骗自己。谢谢你。能告诉我这么多。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海蘭寶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12-30 02: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姨你去downtown那个图书馆 找他们的管理员
问他们有没有test book for pupil
他们有高中的test book 但是他们的书每个学校都不太一样 甚至一个学校不同的老师教学用的课本都不太一样的。。。

估计可能也有小学的。。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3

粉丝

99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5 19:09 , Processed in 0.024406 second(s), 2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