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46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男子摘珍稀植物拍视频被调查 专家:一生只开1次花

[复制链接]
467 0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云南网讯“炫耀式破坏珍稀植物的香格里拉男子,网友喊你自首。”近日,名为“荒野保护”的网友对外发布一条“通缉令”帖子称,云南香格里拉一男子不仅肆意破坏高山珍稀植物塔黄,还将炫耀视频发到抖音上,引多方关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专家表示,这种植物开花需要的生长周期是15年至45年,一生只开一次花。7月29日,记者了解到,目前,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

7月27日晚上,网友“荒野保护”发帖称,眼下,正是一年一度的旅游旺季,对于青藏高原来说更是如此。然而,每年的这个时候,总会发生游客破坏野生动植物的不文明现象,“雪莲的事情还没有结果,又有网友发现抖音某男子为炫耀,肆意破坏高山珍稀植物塔黄。”



视频截图

网友提供的抖音视频显示,在荒野高山石滩上,一名身穿黑色外衣的男子手握一株如同莴苣的植物,他粗暴地将叶子撕下扔地上,不时对着镜头微笑。网友指出,这名男子的id为“香格里拉”,其手撕的植物名为塔黄,属于高山流石滩生态圈的一员,且一生只开一次花,“希望这位男子迅速向当地林业部门自首。”

7月28日,上述视频中的男子向记者证实,自己系云南香格里拉本地人。7月27日,他和亲戚去四川稻城迁移户口时路遇塔黄后,将其中一株拔下准备吃茎秆,并将剥叶视频上传至抖音。“我们小时候都吃过这个,并不知道它是珍稀保护植物,所以才犯下大错。我已经深刻认识到错误,会将此作为一个反面案例告诉身边的人。”这名男子说。目前,云南迪庆警方已介入调查。



疑为涉事男子发朋友圈道歉。

“它们一般是在每年的6至7月开花,等到9月果实成熟后整棵植株就会死亡。”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宋波介绍,塔黄的生长区域为海拔4000米以上的乱石滩上,主要分布在云南省香格里拉与四川省乡城县交界的大雪山区域以及喜马拉雅山脉。

“高山环境恶劣,具有众多不利于植物繁殖的因素,如,温度过低且变化较大、太阳辐射较强以及降雨量大等,生长在这里的一些植物表现出一生只开一次花的特性。”宋波表示,由于塔黄生长缓慢,开花次数多会导致营养跟不上。通过多年的生长,塔黄把营养都储存到根里,等到环境比较合适且能量积累充足时才会开花,而每株塔黄需要经过15年至45年的营养积累才会开会,“每次开花都会产生上万朵小花,结出上万颗种子,种子成熟时意味着植株也将走向死亡。”



塔黄。崔永江摄

有着“高山巨人”之称的塔黄能吃吗?对此,宋波解释称,塔黄是藏药植物资源,具有泻热,导滞,散瘀,消肿之功效,但主要的药用部位是地下根。塔黄未开花时像一颗白菜,一般不惹人注意,开花时会长出1.5至2米的花序,外被乳黄色的苞片包裹,非常显眼,而往往这个时候采摘对植物的破坏性最大,“塔黄已经开花,说明它今年就会死掉,但此时种子还没有成熟,一旦破坏对个体来说是没有成熟种子产生。”

宋波指出,塔黄的根系发达,最长可以达到两米,其水土保持的作用远超很多植物,由于生长环境的特殊性,它成为流石滩上最有力的支撑。塔黄的主要破坏者为牦牛、生长区周边的居民以及游客。此外,全球气候变暖,低海拔的草甸逐渐往高海拔迁移,势必会侵占适合塔黄生长的裸露流石滩生境,这对它而言也是一个威胁。为避免在花期遭到破坏,政府部门除了要加强当地民众对塔黄的保护意识外,游客这一环节的宣传也缺一不可。
                                                              ?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17 17:55 , Processed in 0.020594 second(s), 3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