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51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张文宏解读美国疫情:为什么不戴口罩有道理?

[复制链接]
517 0
                       


美国的疫情重不重?

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加州和纽约疫情会怎么发展?

美国人为什么不戴口罩?

为什么美国人不戴口罩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些海外华人和中国留学生最关心的问题

张文宏教授给出了在线解答

十分精彩!

正文开始

――――――――――――随着美国的疫情进入爆发增长,在美国的华人和中国留学生开始十分担心自己的安危。为了给海外华人和中国留学生解读美国的疫情和要采取的防护措施,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在3月26日晚上9点邀请到了张文宏教授进入在线直播间,解读美国的疫情。



张文宏教授对以下的问题做了详细解读:1)美国的疫情现在是什么状态?2) 美国的疫情将怎么样发展?3)美国的一些抗疫措施是否能有效?4) 美国人为何不戴口罩?有什么合理的解释?5)华人和留学生改如何防护自己?6)中国留学生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或者在美国感染了病了,该如何处理?能在美国看病吗?什么情况下需要去美国医院就诊?7)留学生该不该回国?回国过程中如何防护自己?有没有必要穿防护服?8)华人如果在美国超市里不戴口罩的话?那该如何预防病毒?



近来由于海外多国疫情的失控,海外留学生及华侨华人的抗疫问题频频冲上热搜。

海外群体的安全问题成为国人关注的一个大问题。

远在国门之外,如今却身陷疫情中心的他们该不该回国?在国外如何保护自身安全?

今晚,央视直播了中国驻美国使馆邀请张文宏教授回答“留学生、华侨华人抗疫问题”的全程。

张文宏教授就海外留学生及华侨华人关注的一些问题作出了集中回复。



1.美国新冠接近7万,可能成为震中。纽约留学生吴秋翔:纽约市1万7千多例。流感多发,难以区分和新冠的差别。具体区分方式?

答:纽约问题严峻。很多民众对疫情发展不太清楚,在一个普通学生眼中是没有区别的,发烧、咳嗽这些症状难以区别新冠还是流感。

一开始,新冠病毒刚到美国的时候,医生也很难区分。表面看不出来,如今通过检测可以区分出来。表现出一些严重的症状如呼吸衰竭等,有经验的医生可以判断出新冠,但最终还需要检测来验证。新冠和流感还有可能合并。

之前会先做流感的检测,但现在新冠上升,合并感染也会上升。必要的时候还是要接受医生的安排。

例数越多的地方,事实上跟检测到位是有关系的。病例多反而证明医生有充足的检测能力。

2.盐湖城旅美侨胞:重症概率有多大?为什么美国青年感染率比中国高?无症状和有症状患者临床上有什么差别?

答:盐湖城在美国中部,如今确诊的300多例是从美国其它地方蔓延过来。本地传播一旦产生,会逐渐变成指数上升的阶段。但盐湖城已采取控制措施,已经有所准备,处于防控的最好阶段。

中国对追踪病例不遗余力,美国想做到这样比较难。对留学生来说,大量的社会活动容易造成风险上升。只要防范得好,染病几率很小。

在美国有症状才去检测,容易出重症。重症去就诊的在美国大概占病例中10%,5%极重症。盐湖城得病风险相对较低,较为安全。

3.洛杉矶留学生马知耀:为什么美国人不爱戴口罩?

答:戴不戴口罩取决于不同的文化和习惯。加州现存3000多感染者,加州4000万人口,意味着差不多只有万分之一的概率。

你外出碰到的人患有新冠的概率只有万分之一,为了万分之一的概率强迫所有人戴口罩。从概率来说,这种防控效率很低。而且口罩总有要摘下来的时候,很多场合(吃饭等)。

在美国都戴口罩是非常恐怖的,一是存在戴口罩挤兑现象;二是美国口罩储备严重不足,医务人员优先。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戴口罩意义比较大,防止超级传播。



4.华盛顿华人王耀辉:天气变暖气温升高,但新冠似乎不像SARS受控于温度,美国疫情拐点何时能到?

答:1918年的流感,华盛顿地区有全球最牛的医学团队。美国各个地方疫情不同,各个州政策不同。意大利确诊新增数开始下降,美国拐点什么时候到,取决于美国最近采取措施如严格的居家隔离令之后的效果。跟在中国上海之前做的事是一样的。

为什么美国现在增长这么快,是因为失去了早期防控的最佳时机。现在只能采取居家隔离来延缓社交,能不能起效取决于政策能否执行到位。

传染病,只要充分隔离是一定能控制的。

5.纽约留学生吴秋翔:留学生避免去医院,有小问题都自己用药物解决。如果在家隔离14天都没有出现症状,是不是就证明自己安全了?

答:通常留学生买的保险都是最低规格的,现在发烧了怎么办?为什么要去医生,是为了有效隔离,防止传给你的家人。但不去医院,80%轻症患者可以自愈。

20%(重症)患者需要养疗,这种情况下必须去医院。如今意大利的情况是很多重症病人由于医疗设备有限得不到治疗,但纽约如今的设备是足够的,远超英国、德国。

如果留学生发烧了先自己熬一熬,多吃水果好好休息。出现发烧不一定是重症,但呼吸衰竭必须要重视起来,及时就医。

如果有问题解决不了,找大使馆,找祖国。

6.物体表面是否会造成病毒传播?

答:比如共用电梯。我们无法保障哪个人是带毒的,很多患者也无法确定感染源。更无法确定是电梯这种物体表面传播了病毒。所以美国政府总说戴口罩不如洗手。

空气传播的概率非常低。密闭空间内大量病毒出来才容易造成这种风险。



7.洛杉矶留学生马知耀:坐飞机回国有没有必要穿防护服?

答:这个问题好尖锐好敏感。如果我说不该回来,会有人骂我没人性;如果我说该回来,又会有人说我给国内添乱,没良心。所以做人好难。

先讲该不该回来。看需不需待在美国。医疗保险无法覆盖,在美国也没要紧事,那就可以回。

机舱肯定是高风险的感染地,封闭机舱里有传播病毒的风险。如果不是近距离接触患者,不需要戴防护镜、穿防护服。意义不大。

你们穿的防护服比美国医疗人员的装备都好。在机舱里其实戴好N95口罩就能足够防护自己了。其实感染风险最大的场景是登机前。要勤洗手。

上海入境的感染确诊已经接近了70-80人了。回国后要先检疫,然后隔离14天。很多人在检疫过程中,可能会感受到服务不到位的地方,那是因为每天入境要好几万人,人员出现挤兑,对我们海关和检疫人员都压力很大。所以你们要体谅一下。所以你要好好服从隔离安排。



8.华盛顿华人王耀辉:在美国戴口罩意味着这个人肯定是生病了,导致疫情初期华人戴口罩被歧视,很多华人很纠结。目前华人占确诊比例非常低,基于美国这样的文化背景,现在去超市等必要场所如果不戴口罩如何预防?

答:在人家家里改变别人很难,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找人少的时候去超市,跟人保持1米距离,不交谈;自动机结账;华人超市戴口罩疯狂购买。回去后立马洗手,感染风险低。

焦虑和恐惧情绪是一种保护。美国就医体验整体秩序是好的,但大家觉得看病还是很麻烦,费用很高。这种情绪促使我们采取保护措施。

疫情还有,却不得不进行social,那说明你在美国混的如鱼得水,那这种人生病也不会恐惧的,因为他早已习惯了美国的体系。

美国医疗的冗余度,超过欧洲任何国家。华人不用太担心。

9.纽约留学生吴秋翔:连花清瘟、维C、等一些保健品,这些药品是否规范有效?应该用什么药?国内的中成药能不能用?

答:有些保健品吃了没坏处,不防新冠吃吃也行。氯喹的药效目前没有足够的研究证据,不建议大量囤积,华人也不用服用氯喹来预防。比起氯喹,更好的预防手段还是多喝水、别出门、别扎堆人群。

留学生提问:很多人说连花清瘟胶囊会有用,我们应该吃这个来预防吗?

答:不建议长期服用连花清瘟胶囊来预防病毒。疫情如果很长时间不结束,难道你要一直吃下去?



疫情以来,因着“接地气、做实事”而广受大众爱戴的张文宏教授,可谓名气堪比“网红”,影响力非常。

此前张文宏教授在接受人民网记者提问时,曾表示:

由于目前全球疫情的失控,疫情在今夏结束的概率很低了。

周期基本上会到跨年,预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医务工作者都很难停下来。

当记者提问到海外同胞要不要回国的问题时,

张文宏答道:

这要看他们回来后是不是决定再也不回去了。

如果疫情要延缓半年,还要不要读书工作?如果不回来的话,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让自己不生病才是最好的办法。

有效的个人防护包括保持一定社交距离、勤洗手、戴口罩。这三点都能做到,被感染的概率就会很小。



张文宏教授认为,美国目前的医疗资源和水平,应对新冠疫情,是没有问题的。

当前的一些慌乱,是由于一些政治原因导致的调配问题。由于政府体制问题,各地的配合和调配出现问题。像新加坡和香港,就防控得不错。

而美国这边,每一次疫情升级,政府都会推出更严格的防控措施。目前美国的峰值还没有到,在峰值到来之前,就宅在家里就好了。

无论选择在海外隔离还是选择回到中国,大家都不必过分恐慌,

做好个人防护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结束直播的时候,已经快晚上11点了。张教授说自己还没有吃晚饭,而且待会儿还要自己开车回家。到家都要午夜了。说到这里,参加直播的嘉宾都是十分心疼张教授。张教授说:在美国,可能你找不到一个医生愿意花两个小时跟你探讨这个问题,但是我愿意。以上,便是张文宏教授对华人和留学生的在线访谈。欢迎大家分享转发这篇张教授的直播的要点总结给身边的人!让我们再次感谢张文宏教授!您辛苦了!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22 22:36 , Processed in 0.025368 second(s), 3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