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论坛史就是中国互联网史.即使在网络众声喧哗,博客、播客大军压境的今日,论坛仍有特殊的魅力,它的下一个10年仍值得期待.
2007年1月的一天,3个男人头系彩带身穿夸张的T恤,刷卡买了成箱的啤酒,打扮成球迷的模样出现在中关村一处俱乐部.他们并不是来看球的,而是来参加新浪论坛10周年武林大会.
这3个男人可不是泛泛之辈,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中最不沉默的代表,著名网络写手黑通社(听起来有点像黑手党或是打手,但他们是网络论坛的F4,专门撰文批判IT业界的写手)成员,他们分别是黑心杀手王小山、灰心杀手猛小蛇和花心杀手李寻欢.当晚在那个不大不小的俱乐部里,竟聚集了 500多名和他们穿着同样风格服饰的网友.
10年前在四通利方网开设名为“天地会”的交流平台时,便有一群现在的“准名人”们涉猎那片江湖.今天的四通利方已化身为坐拥3000万个注册用户的新浪论坛,而“准名人”中的很多人也已扬名立万,比如风靡国内的电视剧《武林外传》的编剧宁财神,因《悟空传》而曾惊世骇俗的今何在,以及凭借《可可西里》而一举成名的新锐导演陆川.除了这些文化界人士,8848的创始人“老榕”王峻涛以及王志东、谢文、方兴东等IT界的风云人物都曾在论坛中挥斥方遒.
10年过去了,相对于博客、播客以及无数个新鲜的互联网形态来说,论坛已经不再年轻.然而这样一群同样不再年轻的人仍然无比热忱地以论坛的名义聚在一起.作为骨灰级网友,他们来庆祝的不仅仅是新浪论坛的10岁生日,而是中国互联网文化的第一个10年.
肇始
1978年,最早的一套基于8080芯片的BBS系统诞生于芝加哥.在中国,大约是从1991年才开始出现了第一个BBS站,但一直到1997年,中国的BBS还处于聊天室的时代,早期网民多数仍在使用Telnet下的BBS,但由于Telnet界面简陋,操作繁琐,使用者多为专业人员,难以普及.
论坛真正崛起于中国始于1997年.与中国互联网真正的崛起大约在同一个时间.
10年前一个冬日的凌晨,痴迷足球的福州男人老榕带着同样痴迷足球的9岁儿子飞到大连金州看世界杯预选赛.兴高采烈的他们最终以失望收场.几天后,他坐在电脑前义愤填膺地写下了一篇几乎让所有球迷落泪的文章《大连金州没有眼泪》,然后贴到了当时四通利方的论坛(新浪前身)的体育沙龙上.这个论坛聚集了一批体育迷,也是许多体育记者和编辑寻找新闻线索的地方.这篇帖子旋即传遍了足球界和网络界.
在发布两周后,这篇文章被《南方周末》于1997年11月14日整版转载.四通利方连同论坛版主名字“Gooooooal”第一次上了报纸,他就是后来的新浪网第一位编辑,现任新浪全球执行副总裁、总编辑陈彤.
这次事件让大家第一次感到论坛巨大的力量和网络传播效应的影响,传统媒体第一次关注起这个摸不着边儿、拿在手上没有分量的新媒介.十强赛,老榕和他的文章,四通利方,这几个词语似乎毫无关联,但在1997年,它们却成为了中国的网络论坛兴起的标志.
1998年以后,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除了新浪、搜狐、网易这三大门户网站的论坛之外,天涯、西祠胡同及天涯为代表的地方性论坛以及猫扑等后起之秀逐渐兴起,近年甚至连搜索巨头百度也建立了“百度贴吧”,加入互联网社区行列.在不断发展之下,论坛也日渐细分,出现了如文学领域的榕树下及红袖添香、IT 领域的Donews、手机领域的手机之家等大量专业论坛,中文论坛开始步入历史上繁荣的一页.
梦工场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互联网这个新媒体惊人的“造星”能力开始让所有人惊叹和觊觎;大家发现,成名不再需要仅仅依靠纸张和荧幕,在网络上同样可以得到众人的崇拜和拥戴.
在互联网的文字时代,聚集了大量人气的论坛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梦工场,在这片温床上,孕育出了独一无二的文学和文化格式,培养了一批网络才子;痞子蔡、宁财神、今何在、安妮宝贝等畅销作家都是从互联网与论坛时代发迹的,然后进入了传统文学界和这个新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