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8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中国天文学家发现银河系并合形成新证据

[复制链接]
287 0

据中新网10月29日报道,记者29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该台研究员赵刚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了银河系并合形成的新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天文杂志《天体物理学报》。

“星流”是指具有共同本质特征的一群恒星,因其在空间中呈现长条形水流状分布得名。赵刚等中国天文学家在运动学空间发现了7个源自银河系并合过程的新星流,占国际同类发现总数的一半;在化学空间发现了33颗丰度不同于普通恒星的“低α丰度恒星”,是国际同类发现总数的两倍。

这些星流和低α丰度恒星被认为来源于银河系附近的矮星系,由于遭到银河系巨大的引力势重创,以至于被完全打散,探测难度极高。

赵刚等人基于新星流的观测特征,提出潮汐星流的形态学理论,即星流一般随时间演化经历早期形态、中期形态、晚期形态三种形态。当星流处于早期形态时,它们在物理空间上还是聚集在一起;中期形态时,它们的成员星隐藏在银河系各个角落,增加了探测难度;到了晚期形态,星流的成员星“完全游弋于银河系之中”,只有通过细致的光谱分析,捕获它们携带的母星系的化学印迹。

赵刚团队将其发展出的系统的探测晚期形态星流的方法,比喻为“通过化学脱氧核糖核酸(DNA)做亲子鉴定,帮助这些‘恒星孤儿’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他说,通过搜寻观测银河系中晚期星流,人们不仅可以探知更多有关星系形成的秘密,通过分析星流轨道,还可以建立起银河系精确的引力势和质量分布。

值得注意的是,赵刚团队的这些研究成果是依托中国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银河系光谱巡天数据取得的。《天体物理学报》审稿人认为他们的论文不仅探讨了对银河系化学演化模型极其重要的观测限制,也向世界展示了LAMOST望远镜的早期成果,是该巡天项目的重要里程碑。(完)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25 01:30 , Processed in 0.022447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