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32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投入业务化试运行

[复制链接]
132 0

  新浪科技讯 2月8日下午消息,2018年1月26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正式批准,由我国国家海洋局承建的IOC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正式开展业务化试运行。该中心的国际预警服务区域包括南海、苏禄海和苏拉威西海,覆盖了该区域主要的地震俯冲带,为南中国海周边的中国、文莱、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和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啸监测预警服务。

  南中国海区域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边缘,马尼拉海沟以及苏禄海和苏拉威西海所处的西太平洋岛弧带,是国际公认的海啸潜在发生源地,其引发的区域海啸对南海周边各国威胁极大。据历史海啸数据统计,南中国海区域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四十多次海啸。1897年苏禄海北部发生8.7级地震引发强烈海啸,据报道造成100余人死亡;1976年苏拉威西海发生8.0级地震海啸,造成菲律宾近8000人死亡或失踪,局部海啸波幅超过4-5米。这也是全球有详细资料记载以来人员伤亡十分严重的海啸灾害之一。

  根据数值模拟,若马尼拉海沟北段发生8.5级地震海啸,海啸波会在震后10-30分钟后到达菲律宾西部沿岸,最大海啸波幅可超过10米,并在随后的1-4小时内影响我国华南沿海、台湾省、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国,最大海啸波幅在2-5米之间。

  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之后,IOC着手建立国际海啸预警系统,由原来仅有的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区域,扩展到印度洋、地中海和大西洋,以及加勒比海地区,建立覆盖全球的海啸预警系统。由于全球80%以上的地震海啸集中在太平洋,为推进太平洋各区域国家之间的协同发展,促进区域内观测和预警资源共享,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政府间协调组推动建设南中国海、西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和中美洲四个次区域级预警系统。

  在我国和马来西亚等国的积极倡导下,2009年召开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政府间协调组第23次会议决定建立南中国海区域工作组,通过加强区域协作开展南中国海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建设。2011年,我国在太平洋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政府间协调组第24次会议上建议南中国海各国联合建立南中国海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2013年举行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政府间协调组第25次大会(海参崴)正式同意依托我国国家海洋局建设IOC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2017年6月,在巴黎举办的第29次IOC全体成员国大会正式批准同意IOC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于2018年初开展业务化试运行。

  在过去4年间,我国的地震海啸监测预警能力得到了跨越式提升,2015年,国家海洋局建设完成了25个海啸观测台,加强了我国对区域海底地震海啸的监测预警能力,2016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化海啸监测预警人机交互平台实现业务化运行,该平台集成了全球海底地震监测、全球水位监测、太平洋海啸并行预报模型、海啸情景数据库以及海啸产品制作发布等12个子系统,使得我国海啸预警的时效由2015年的20-30分钟大幅缩短至8-10分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IOC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投入业务化试运行,是我国开展南中国海周边国家海洋领域务实合作、参与全球和区域海洋治理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中心同时也是国家海洋局首个24小时业务化运作的国际预警中心。今后,围绕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区域海啸预警中心的工作目标,我国将加大自主成果创新,加强国际协调和合作,推动数据公开共享,开展海啸监测预警技术培训,形成对我国及邻近海域、全球大洋的地震海啸监测、分析和预警能力,为我国沿海地区、南中国海周边国家提供快速的海啸预警信息服务。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27 18:39 , Processed in 0.022875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