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72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梁文道:"爱国"热情毁了自媒体 假新闻加速传播

[复制链接]
272 0
                       
  如今自媒体的喧嚣发达,不仅要求作为读者的我们,每天能够高速处理大量的信息,同时,还无时无刻不要求我们能够自动生成一种鉴别、证伪的强大能力。

  信息技术的充分发达,也在助长“假新闻”“假讯息”的加速传播。

  这类假新闻和假消息之中,有一类牵涉大众爱国热情和民族情绪的内容,往往容易造成泛滥式传播。

  这种围绕着“爱国”主题的虚构新闻或名人语录,生产成本低,传播速率高,背后存在巨大的商业利益,不断消费着大众的爱国心。

  讲述 | 梁文道来源 | 八分

  01.

  永不停歇的「假新闻」

  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各类媒体、自媒体愈加发达,假新闻、假消息也由此有了流传的温床。

  最近的一个例子,可能你也上过当――

  一篇在国内互联网上流传甚广的文章,叫作“默克尔面对柏林墙的告别演讲”,主要内容说的便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宣布将不再竞选连任时,发表了一段重要演说。这篇演讲文稿不仅刷屏各类自媒体平台,还得到了许多民众的大加赞许。

  许多人看完内容后,不禁赞扬默克尔非常伟大,甚至认为她称得上西方世界史之中最了不起的一位政治人物。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喜爱这篇文章,甚至毫不吝啬地夸赞她?

  


  原来,原因是认为她在演讲里讲了“真心话”,而所谓的“真心话”便是默克尔终于在告别政治舞台的前夕,在演讲中大篇幅批判美国,强调西方要与中国展开紧密合作,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与中国一起走向人类美好的明天等等。

  关于这篇“演讲”内容,如果你对西方政治稍有认知,尤其稍微清楚德国或默克尔本人的情况,你就知道这篇内容肯定是有问题的。果不其然,这篇内容很快便被国内权威媒体辟谣,完全就是一篇虚构的稿子。

  


  《新京报》评论辟谣

  我们会发现,现在有不少国内的自媒体尤其喜欢虚构一些外国人夸赞中国的论调或内容。

  除了这条已经被辟谣的假新闻外,还有一则是关于加拿大的消息,大家都知道,最近加拿大和我们国家之间有些矛盾,但这则消息听起来就让人觉得非常解气。

  


  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左)与特朗普

  这则新闻的标题叫做“终于反击了!加拿大70亿飞机订单被取消”,内容也写得十分煽动劲爆,一开始就提到加拿大只不过是一个4000万人口的小国,一直抱着美国的大腿,结果现在终于要得到中国的“报复”了。而所谓的“报复”,就是中国对加拿大“直接取消70亿元飞机订单”,“同时从下周起所有进入我国的加拿大产品都不得进入港口,另外禁止飞机制造公司高层进入中国”。

  


  网上流传的消息截图

  在这则消息的评论留言中,不乏许多民众的拍手叫好,更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些网站转载时甚至提及,加拿大国民也表示,他们的国家做错了,现在“追悔莫及”。

  可是,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主流权威报道相关的消息,也没有证实或辟谣,我也认真查阅了一片相关的新闻报道,包括加拿大媒体,可是并没有发现任何权威媒体报道过这件事。

  这就是今天我们媒体的情况,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虚假”。

  纵观这些假新闻和假消息,其中比较有趣的就属刚才这一类牵涉民族情绪的内容,都与我们的民族尊严相关。

  其实这并非是最近才出现的现象,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类似的情况。在我的拙作《常识》里曾经提到过,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偶尔就会出现一阵风潮,时常流传一些“辱华”的事件传说,其中有不少后来被证实是国人自己捏造的。

  02.

  商业利益驱动「假语录」的流行,

  不断被消费的爱国心

  除了这类假新闻之外,还有一种被广泛流传的“假”――就是各种名人的“假语录”。

  最近因为某位明星引用张爱玲假语录的一条八卦娱乐新闻,再次引发大家对于各种虚构名言语录的兴趣,还收集了很多网上流传的鲁迅说过的话,张爱玲说过的话,白岩松说过的话等等,结果就发现网上流传的所谓“名人语录”有大量篇幅都是虚构的。

  


  为什么会有人不断虚构这类名人语录?自古以来其实都有类似的情况,只不过在不同年代背景之下,有着不同的条件和理由。

  在我们这个年代,虚构各种各样的“假语录”,就是为了要最大化增加这些讯息的传播,从而带来一笔商业上的利益。

  比如刚才所说的那两则牵涉民族自信心与爱国热情的假新闻,这类假新闻的流传,并不只是单纯出于爱国的热情,或者激发我们国民的自信心、尊严和荣誉感,而是因为那些写手心里非常清楚,这些内容往往最抢眼球,最容易获得高传播量和高阅读,由此凭借收割来的流量趁早赚钱,cash-in!

  今天这种围绕着“爱国”主题的虚构新闻或名人语录,生产成本低,传播速率高,背后存在巨大的商业利益,所以被不断用以消费大众的爱国心。

  


  03.

  拿破仑的「醒狮论」,假的

  说回这些虚构的名人语录,其中也有一种与刺激民众的民族自信心相关。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想必听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传说拿破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千万不要叫醒中国这头睡狮,只要他醒来,必然要震撼全世界。”

  可是,这到底是不是拿破仑说的,是否是这样一句原话,其实很难说清。

  因为同样这番话还流传过各种各样的版本,包括在不少外文著作中也能找到类似的,有的版本说的是,拿破仑形容中国只是睡了而已,并没有提及“雄狮”,也有说是“睡了的巨人”“睡了的巨龙”,不过含义基本大同小异,就是说中国睡着了,欧洲这些国家千万别去惹醒他,吵醒之后他就会震动全世界,到时候我们可能都没好日子过,大致如此。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一部十分有名的纪录片叫《河殇》,里面就曾引述过这句话;约莫十年前,还有一本当时很流行的书,叫《中国可以说不》也是绘声绘色地引述了这则故事。

  可是今天我想告诉你的是,这句你可能从小听到大的名言,应该是假的。

  为什么我能够推断它是虚构的?接下来又到我“开书单”的时候了,今天要谈及的内容与以下这五部书籍和文章相关:

  首先第一本书十分有趣,书名叫《唤醒中国》,作者是澳大利亚的一位中国史学家,费约翰(JohnFitzgerald),专门研究民国年代及晚清年代的政治史。

  


  其余几本书与文章依次是: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杨瑞松教授的《病夫、黄祸与睡狮:“西方”视野的中国形象与近代中国国族论述想像》,听书名就知道相当学术;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的石川祯浩教授,曾著有一篇文章《晚清“睡狮”形象探源》;海南师范大学的单正平教授,他的著作《晚清民族主义与文学转型》其中有两章专门谈论相关问题;此外,中国社科院施爱东博士的一篇文章《拿破仑睡狮论:一则层累造成的民族寓言》。

  


  


  首先,如果试着在外文资料中查找拿破仑的这番话,会发现几乎找不到十分确切的证据和出处。特别是在法文的原始文献中,拿破仑其实关于中国的谈话非常之少,尤其这段“中国睡狮论”根本无法考证。

  既然这段话无法判定是拿破仑所说,那么究竟是谁说的呢?

  


  后来又发现,在民国初年也有人提出,这句话其实是当时普鲁士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说的,还有人认为应该是当时普鲁士的国王威廉二世所说,但是同样的,无论是俾斯麦还是威廉二世,学者们即使在德语文献中,都无法找到确实的根据。

  那么,这些话到底是如何流传开的?

  学者们便根据各种文献,将各国语言的文献资料中这句话的讲法罗列了出来,从中就可以发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

  这句话最早其实是出现在中文文献当中,尔后才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引用到了别国文献中。也就是说,这句话其实是中国出口的一句“拿破仑名言”,传播路径是从中国创造,随后才被不断传播出去的。

  可是,到底当初在中国又是谁说了这句话呢?让我们回到1887年的晚清时代。

  04.

  颠倒玩转「睡狮与醒狮」

  当时有一位非常重要的外交大臣――曾纪泽,他当时在英国的一份报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是用英文著写的,题为《中国先睡后醒论》。

  


  曾纪泽

  这篇文章不仅非常有意思,其实也非常重要。我们首先要知道,当时说“中国睡着了”,在西方并不是一种罕见的说法,尤其当时美国有很多报刊就常常爱用这样的说法,即“中国睡着了”。

  但是,当欧洲人、西方人以及美国人他们在说“中国睡着了”的时候,其实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从启蒙运动开始,到后来殖民帝国风起云涌的年代,他们常常很喜欢说别的地方或国家“睡着了”,但这里意思指的是――

  睡着的状态是一个无法使用理性的状态,换言之,这些西方人认为,只有他们是“醒了的”,他们是“启蒙了的”,是从睡梦中被唤醒的具有理性的人,而世界上绝大部分地方的人,都还是不具备理性的。

  


  启蒙运动

  因此,西方人认为自己是有责任,要把其他地方“沉睡的人”都唤醒。如此看来,这样一种“睡与醒”之间的关系,就与刚才“拿破仑睡狮论”的讲法大相径庭了。

  “睡狮论”谈论的是什么?是现在睡着的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甚至令人害怕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力量太强大了,西方国家不只不应唤醒他,而且还应让他保持沉睡,否则西方就很危险了。

  但是,当时真正在欧美流行的说法却是,他们自认为有白人的担当,要负责唤醒全世界。曾纪泽其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了这篇《中国先睡后醒论》。

  


  曾纪泽发表于伦敦《亚洲季刊》的原文,置于该书头篇,1887年

  这篇文章有趣之处在哪里?那就是,它表面上迎合了西方人的讲法,表示中国现在的确睡着了,但是文章中却将含义完全颠倒,改成了中国其实是个非常厉害的国家,并不需要西方人来叫醒;恰恰相反,现在中国自己已经醒来了,中国是一个蕴有巨大潜力,有着美好未来和希望的国家。

  这是曾纪泽代表着当时的清朝,以外交官身份所写的文章,以此向英国人解释中国的情况。不久之后,又出现了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也写过一篇文章,叫《动物谈》,其中就列出了四种愚蠢、盲目、无知的动物,其中一种动物就是“睡着了的狮子”。他就引述了曾纪泽的《中国先睡后醒论》,同时又提到原来是英国人先把中国人称作“睡狮”,所以曾纪泽才在那篇文章里回应英国人。

  


  梁启超在日本创办的《新民丛报》

  到底英国人有没有称中国人为“睡狮”呢?如果翻查历史文献,其实是没有的,而曾纪泽那篇文章也只提到“中国睡着了”,并未提到中国是“睡着了的狮子”,其实曾纪泽这样熟悉英国的人都应该很清楚,当时狮子的动物形象,在英国几乎是一种国家象征性的动物,没有理由把中国称作“狮子”。

  那么梁启超的这种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大概是才华横溢的大才子梁启超自己创作的。

  


  (头发梳成大人模样,再穿一身帅气西装)

  梁启超

  很有可能是他看到一些文章中提到,英国一部很重要的小说《科学怪人》中弗兰肯斯坦的形象,梁启超就觉得弗兰肯斯坦应该是如同一只狮子一般的巨大机械怪兽,而且还真以为这个机械怪兽被保留在了大英博物馆。

  梁启超就这样将几个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由此构成了“睡狮”这个形象,在中文世界中,第一次使用“睡狮”这个名词的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之后,在当时酝酿着“反清革命”的阵营中,“睡着了的狮子”意向就开始流传得越来越广。于是针对睡着的狮子,革命党人强调的便是“醒狮”,即“我们现在已经醒过来了,我们是一群醒狮”。

  


  中国青年党醒狮派创办的《醒狮》周报

  “醒狮”和“睡狮”分别针对的又是什么?其实针对的就是当时的大清朝,也就是满清,甚至满洲人。

  我们知道“反清”革命运动一开始其实是具有十分强烈的“排满”种族主义色彩,而这些人又很不喜欢“睡龙”这样的意向,因为“龙”所指代的概念,已经太封建、太腐朽、太落后了,所以他们更喜欢将自己形容为“狮子”,而且是一群已经醒来的狮子。

  于是,关于中国是睡狮的说法,就在那个年代开始流传开来。

  


  1909年的上海《图画日报》

  还传出了各种各样的版本以及这句话的出处,直到今天,我们听到的便是拿破仑所说了,这又是为什么?

  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今天如果和大家说是俾斯麦或者威廉二世,知道的人就相对少了,当然还是要选择一个中国人相对熟悉的西方政治人物、政治领袖,比如拿破仑,他所说的关于中国的好话,对我们而言才格外受用,你说是不是?

  原来,虚构外国人关于中国的新闻、事件和传说,以此振奋国人的爱国热情,并不是我们新时代的“新发明”,而是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一种传统了。
                                                              ?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24 16:12 , Processed in 0.020366 second(s), 2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