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309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治沙 这片绿洲如奇迹(高清组图)

[复制链接]
309 0
                       

12月30日报道,“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唐代大诗人岑参面对无垠黄沙,在《碛中作》一诗中写下满眼荒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面对茫茫荒漠,诗人王维也发出如此惊叹。



千年后,塞外的大漠孤烟、无垠沙漠变了吗?冬日的新疆和田,寒风凛冽。苍穹之下,满眼黄沙一望无际。一片沙漠中的“绿洲”格外引人注目:熟透的红高粱被果实压弯了腰;打捆好的牧草,方方正正地摆放在“田”里……这里,是重庆交通大学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县英阿瓦提乡和谐新村的“沙漠土壤化”试验基地。



千百年来,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有着“死亡之海”之称。然而,采用独特的“力学治沙”方式,重庆交通大学的治沙团队在这里开辟出3000亩“绿洲”。这是除内蒙古乌兰布和、四川若尔盖之外,重庆交通大学建立的又一个试验基地。12月底,这片“绿洲”完成了最后的收获。



“祁老板,草来了!”10月25日中午,重庆交通大学和田试验基地的工作人员王祉翔,开着满载牧草的拖拉机,来到试验基地附近的凯子羊业科技有限公司。与试验基地相隔两三公里的凯子羊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和田地区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项目。公司现有20栋羊舍,7000多头种羊,主要饲养体壮多肉的黑头杜泊羊、一胎多仔的小尾寒羊。饲养这些羊所需的饲料,正是试验基地送来的一垛垛草料。“项目通过‘代养分红’的方式,对周围英阿瓦提乡、拉斯奎镇等11个贫困乡镇的1.2万余户贫困户进行扶贫帮扶。”该公司董事长祁炜宏介绍,自己今年7月竞标接下这个种羊厂,毗邻的重庆交通大学“沙漠土壤化”试验基地可生产大量牧草,是他接下这个项目的“定心丸”。



原来,和田地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总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化面积约占60%。“草上孤城白,沙翻大漠黄。”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第一大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分布在新疆巴音郭楞、阿克苏、喀什、和田四个地区界内。“每年3月至8月,风沙量很大。”住在和田基地附近古江巴格街道的居民麦麦提艾力说,当沙尘暴暴发时,高高的黑色沙墙压过来,房屋、车子都看不见了……来自和田地区的官方数据显示,和田一年的浮尘天气达260多天,重度沙尘天气有60多天;年平均降水量只有数十毫米,年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至3400毫米……由于渺无人烟、难以种植农作物,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语里的含义为“山下面的大荒漠”。



在沙漠里种植耐旱的梭梭,村庄周围栽种一排排高大的白杨作防风林……多年来,饱受风沙之害的和田人民采用了多种方式防沙、治沙。但,要么植物成活率低,要么经济成本较高,效果不太理想。2017年5月,重庆交通大学治沙团队来到和田。这个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取得阶段性成功的团队,希望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进一步证明试验效果。租赁下和谐新村附近农业科技园区的土地,治沙团队试种下200亩农作物。用团队研发的植物粘合剂对沙漠进行“变土”;旋耕、播种、浇水、施肥……去年七八月份,200亩试验基地里的牧草、高粱等农作物开始茁壮生长。200亩试验基地的成功,让当地政府“眼睛一亮”。



很快,和田把这一项目列为脱贫攻坚一号种子工程,优惠提供土地,优先保证用水定额,当地政府计划以此大力发展畜牧业。“当地人爱吃羊,一年会消耗掉约300万头羊,却苦于沙漠里无法种植牧草。”和田地委副秘书长王立中说,目前和田地区每年只能产60万头羊,其余均需从外地采购。于是,今年5月,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庆交通大学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上将试验基地扩大到3000亩。其中500亩种植经济附加值较高的高粱,少部分种植萝卜、菠菜等蔬菜,其余2000多亩种植御谷狼尾草(牧草)。10月25日,新疆和田塔克拉玛干沙漠重庆交通大学“沙漠土壤化”中试基地,基地生长出的牧草喂肥了小羊羔,科研人员张嘉铭怀抱着它露出了笑容。



“按照测产数据分析,种植牧草的每亩地一年可收割2至3茬,总共可收获6至10吨牧草,其数量一年可喂养6至10头羊。”重庆交通大学沙漠土态恢复研究所副教授赵朝华表示,目前试验基地种植有2000多亩牧草,不仅可满足凯子羊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草料供给,还可供给周围一些羊厂。今后扩大种植规模,可进一步带动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如果没有试验基地的牧草,公司只能从2000多公里外的伊犁购买牧草,干草价格为1800元/吨。而试验基地每吨干草只售1200元。”祁炜宏算了一笔账,公司规划养殖1.2万头种羊,大约每天会消耗草料20吨。如果使用试验基地供给的牧草,公司每天可节约1万余元草料成本。今后试验基地大规模扩展,将非常有利于当地发展畜牧业。新疆女孩米热班?艾海提手捧沙漠里种出的牧草露出幸福的微笑。



不仅如此,试验基地用工还可直接帮助当地居民增收。“挖水井、浇水、施肥……截至目前,试验基地用工达上千人次,每人每天的工钱约100元。”和田项目组负责人之一严官成介绍。割草工人吴德华刚刚打包完沙漠里种植的狼尾草,坐在草垛上休憩。



12月底,工人们收割完试验基地最后的牧草。如今,部分“田”里已种下冬小麦,一簇簇新栽的麦苗,在沙地里泛着喜人的新绿,等待明年春天的蓬勃生长。刚刚测产完白萝卜的科研人员王祉翔兴奋不已。



“在我们目前接触的治沙技术中,重庆交通大学的力学治沙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很独特。”和田县委常委、副县长陈立峰表示,县里计划明年将试验基地面积扩大到2万亩,后年扩大到10万亩,“我们对这个项目很有信心,希望能以此带动和田畜牧业的发展,帮助改善和田生态和促进和田经济发展。”工人邱明礼收割成熟的高粱露出丰收的喜悦。                                                              ?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24 12:53 , Processed in 0.025453 second(s), 28 queries .